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题:两会释放中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信号
新华社记者李云路 徐扬 许晓青
5月的渤海湾畔一派繁忙,由世界化工巨头企业利安德巴赛尔工业公司参与投资建设的大型石化项目正全速推进。出于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利安德巴赛尔在疫情中如期注资。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世界经济社会秩序,全球经济遭到重创,逆全球化浪潮抬头。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成为正在此间召开的中国两会上释放的鲜明信号,这也是后疫情时代拉动世界经济恢复增长至关重要的"中国方案"。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两会期间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现在国际上保护主义思潮上升,但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开放、合作、共赢胸怀谋划发展,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报告就促进外贸基本稳定、积极利用外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做出一系列具体而清晰的布局。
"两会传递的政策讯号展现了中国一如既往的负责任大国的态度,中国愿意与世界分享发展成果,也需要与世界一同共克时艰。"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说。
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至关重要。政府工作报告围绕稳岗就业、信贷投放、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等方面做出的部署,将大大降低外贸主体压力、激发市场活力。大幅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等举措,也将让外资更愿意来到中国投资、发展。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要举措。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筹办好第三届进博会,积极扩大进口,发展更高水平面向世界的大市场。
"这是报告连续三年表示要筹办好进博会。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加之疫情冲击经济贸易的背景下,进博会将对加快全球经济恢复增长,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发挥重要作用。"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说。
第三届进博会将于今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目前已经签约的展览面积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
疫情没有改变中国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步伐,相关的制度设计和落地也在加快。
5月,作为中国开放资本市场的重要制度安排,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实施近18年后迎来投资额度的正式取消;同月,旨在进一步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的《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发布。5月16日,位于上海市东南角、规划面积25.31平方公里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正式揭牌。
就在两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发布,为下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提供了行动纲领。
谈及为何在疫情中按既定时间签约,利安德巴赛尔工业公司总裁鲍勃·帕特尔说,除了尽快实现战略合作的双赢目标,中国应对危机的决心和巨大努力也让他印象深刻。他对中国经济未来表示乐观。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这些硬件条件对外资产生了强大吸引力。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经济基本趋势,中国政府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改善营商环境的政策努力,更让外资企业青睐。
在疫情防控中,为支持困难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中国各地各部门在财税、金融、社保、就业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外资企业同等享受。
商务部还专门出台政策文件,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建立工作机制,发现协调解决外资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难题。来自商务部的信息显示,经对全国8200余家重点外资企业调查,截至4月底,复产率超70%的企业占76.6%。
"随着我国营商环境的改善、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我们相信,聪明的外商一定不会放弃中国庞大的市场。"商务部部长钟山在25日举行的全国两会第二场"部长通道"上说。
博鳌亚洲论坛5月8日发布《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0年度报告》,其中"亚太企业投资信心晴雨表调查分析报告"对近60家论坛会员企业及合作伙伴进行了问卷调查,75%的受访企业表示疫情之后他们不会改变对华投资规划。
4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8.2%,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1.8%。接受采访的代表委员表示,在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的背景下,中国外贸外资情况向好。
沈阳鼓风机集团自2月10日复产以来一直开足马力。这个中国重要装备制造业企业一季度的外贸订单增速达76%。
全国人大代表、沈鼓集团董事长戴继双说:"集团正不断完善海外项目管理、合同执行、客户关系管理和项目销售策划,沈鼓的`国际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
"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要扩大开放。"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说,贸易是危机后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之一,保持市场的开放性和可预见性至关重要,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也将持续为经济注入复苏活力。(参与采写:汪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