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后,地方也将陆续公布三季报。
在解读今年二季度地方状况和三季度行业与板块分化的情况可以观察到,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化,因地施策正成为中央新一轮联动调整的主要抓手。
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 此前的7月9日,李克强主持召开部分省(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
两次座谈会都是请8个省份的政府负责人参与。这些省份中,有6个东部省份、3个中部省份、5个西部省份。 在部分经济学者看来,这些省份代表了不同的产业结构、不同的经济发展类型。通过座谈会,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可以为下一步出台有针对性的举措做准备。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分析,东北、内蒙古、陕西等地都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国企占主导地位。但这两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对能源需求减少,这些地方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就难以为继。
相比之下,东南沿海的广东、浙江、江苏则是另外一种类型,这些省份作为传统的外贸出口大省,出口形势仍不太乐观。不过这些省份的体制机制比较灵活,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各种软硬件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产业结构也比较丰富,再加上转型升级比较早,因此这些地方也逐渐展现了新的活力。
在7月9日的座谈会上,李克强说,当前地方经济发展走势分化,越是改革步子大、结构调整起步早,越能赢得主动和先机。要多出深化改革开放的"硬招"。敢为人先,创新体制机制,打通政策阻点,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
在13日的座谈会上,李克强着重指出,要给地方以更大的决策自主权、资金统筹权和改革先行先试权,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地方获得更多支持。 丁长发分析,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仍比较大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提高地方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各地之间的发展出现明显的分化,各地的优势和短板也各不相同,因此如何避免全国"一刀切",如何针对各地自身情况实施精准施策,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也十分关键。
在这方面,鼓励地方政府改革创新十分重要。 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澎分析,原来的区域经济比较容易"标签化",是什么类型就什么类型。但现在到了新阶段,就必须适应新常态,找到自身问题的"穴位"和"命门"。精准施策、有的放矢,也是要求地方政府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