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中国联通在香港举行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披露了混改的具体情况,其展示的路演材料显示共有14家战略投资者入股,中国人寿出资最多,以217亿元认购10.22%股权。尽管相关公告随后被“召回”,分析人士认为,当前保险资金通过一系列债权计划、股权计划等方式,直接投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养老社区和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累计金额超过4万亿元,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投资项目,保险资金“参混”不仅是资本配置之需,也是险资响应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
“参混”动作频频
根据中国联通此前公布的混改方案,将以每股6.83元价格向中国人寿、BAT、京东等投资者发行90.37亿股A股新股,并由中国联通集团向上述投资人出售19亿老股。这不是中国人寿参与混改的第一案例,今年8月,中国人寿完成中国茶叶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茶叶”)混改项目。其中,中国人寿投资中国茶叶7%股权。与过去动辄百亿的投资相比,本次入股中国茶叶尽管绝对金额不大,但这是中国人寿积极参与央企混改的重要标志。
早在2016年8月,保监会公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及,“引导保险资金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服务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公私合营模式(PPP)、资产支持计划等方式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同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而保险业作为金融行业的一部分,已经开始探索多种形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带有保险基因的“混血”方案频频出现。
2013年6月,泰康资产牵头其他险资系,以现金出资360亿元与中石油及国联基金合资建立中石油管道联合有限公司,持股30%,参与“西气东输”项目。2015年1月19日,泰康人寿和泰康资产成功参与国投信托增资混改,合计持股35%,国投信托更名为国投泰康信托。
2014年9月,中国石化子公司中石化销售公司增资混改项目中,至少5家保险机构已经参与进来。中国人寿、长江养老保险、生命人寿、中邮保险4家公司直接出资认购,共投资220亿元,中国人保由人保资产通过深圳市人保腾讯麦盛能源投资基金企业(有限合伙)间接参与,涉及资金100亿元。险资机构认购中石化销售公司资金约300亿元,占25家境内外投资者约1070亿元全部资金的约30%。
2015年1月20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股东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国资”)拟以所持部分A股股票为标的,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上海国资及其子公司合计持有中国太保5.0444%股份,发行的可交换债券拟发行期限不超过5年,拟募集资金规模不超过人民币35亿元。在满足换股条件下,可交换债券交换为中国太保A股股票。
某保险集团的管理层人士表示,金融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保险业整体的推进进度不会比银行业更快,但在改革的重要性一点也不逊色。特别是新“国十条”赋予保险业以重要地位后,“混改”正是促进行业整合资源、优化公司管理以提升资金运用效率的关键步骤。
虽然各家在参与程度和自身角色定位方面各有差异。但在动用资金参与“混改”的战略推进上,各家保险公司谨慎布局。
保监会相关人士表示,保险公司如果谋划更多地参与到混合所有制改革当中,必须从治理合规性出发,严格遵守监管要求。虽然参与混改的多数大中型保险公司在这方面都比较规范,但也不能完全排除风险隐患,因为混改牵涉的市场主体众多,保险公司如果出了问题,对于其他主体的参与信心也会造成影响,必须避免风险聚集可能导致的“改混”。
数万亿“向实”
目前,险资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参与和支持实体经济建设:一是通过银行存款转化为银行贷款对实体经济间接融资。截至今年5月底,保险机构在银行存款超过2.3万亿元,其中多为长期协议存款和定期存款,成为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的重要资金来源。二是通过购买债券等金融工具对实体经济直接融资。截至5月底,保险资金投资各类债券和股票合计超过6.6万亿元,包括国债、金融债和企业债等。三是通过股权、债权、基金等方式对实体经济项目融资。截至2017年6月底,保险资金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产业基金、信托计划、私募基金等方式投资实体经济超过4万亿元。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多家资管公司了解到,保险资金从投资的方式、领域和政策等方面在拓宽投资实体经济的渠道方面不断“务实”。
太保资产通过10年的努力,已累计设立债权、股权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等另类投资产品82项,累计投资资产规模约1600多亿元。从另类投资产品形态看,各类债权投资计划75项,目前余额约1330亿元,规模占比90.61%。从项目的投资区域看,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均有投资。目前,太保资产另类投资产品中,债权投资计划占比90%、股权投资计划和资产支持计划各占5%。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刘凡透露,国寿资管优选公司治理情况良好,处于行业龙头地位或有独到竞争优势的骨干企业,其技术壁垒较高,市场前景明朗,财务状况稳健,具有持续分红能力和分红意向。截至2017年6月底,国寿资管投资地铁、高速公路、铁路、清洁能源、发电站、输油输气管道、公租房等涉及国计民生的多个重大建设项目,总规模超过2800亿元,其中交通、能源类项目规模最大,占比超过50%。上半年公司通过股权、债权等创新模式完成投资项目25个,主要集中在铁路、公路、港口、煤炭、地铁、棚改等领域,新增规模达到1084亿元。
平安健康险约有10%的资金投向债权计划等另类投资项目,资金运用主要委托给平安资管进行管理。“这个比例是经过严格测算和评估、确保不影响流动性的前提下做出的一种配置策略。”平安健康险首席财务官兼董事会秘书尹正文表示,平安健康险传统业务资金中约7亿对接实体经济项目,主要通过地方政府债、企业债以及非标准化资产等方式,地域主要集中在华北以及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债也有涉及。布局的产业包括钢铁、环保等国家战略性布局的产业。
在创新投资模式方面,2014年底,由太保资产发起设立总规模为18亿元的“太平洋—上海城市建设与改造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在保险业内首次运用保险资金以股权形式投资旧区改造项目,创新性地运用特殊目的主体作为项目载体,降低了成本,并通过签订三方协议隔离风险。
“综合来看,保险资金具有期限长、规模大、追求稳定收益等特点,从保险资金自身特点以及运用要求上看,保险资金参与实体经济尤其是参与基础设施投融资,有助于险资发挥社会管理功能,发挥‘稳定器’和‘安全阀’作用。”多位险企资管人士表示,负债端现金流相对稳定、久期相对较长是保险资金的主要优势,这使得从期限匹配的角度来看保险资金可以对接一些具备长期稳定收益的投资。相比较限于金融市场的单一投资,对实体经济的投资可以丰富投资品种,优化资产结构,有利于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
管住后端把控风险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20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注册债权投资计划和股权投资计划共80项,合计注册规模2027.62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20项,注册规模650.97亿元;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49项,注册规模888.15亿元;股权投资计划11项,注册规模488.50亿元。
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副总经理程劲松表示,目前,债权投资计划交易结构最为成熟,最能满足实体经济对保险资金量大、期长的直接融资需求,但债权投资计划对投资项目和信用增级要求较高,能投放的项目受到一定限制。股权投资计划可以提供股本金的投资,有利于企业降低负债比例,优化股比,但股权投资计划对当期收益以及退出安排要求高,合作对象受到一定限制。资产支持计划的优势是可以盘活企业存量优质资产,提高企业资产利用效率,但保险资金作为私募性质的ABS,成本相较公开市场高,与公开发行ABS产品比,对企业吸引力较小。
“在这样的背景下,险资‘向实’过程中,对风险把控尤为关注。保险资产管理业相对银行而言,对于偿债主体和项目的账户监管、现金流监控存在一定的劣势,实际操作中,对于债权计划偿债主体和项目的账户监管以及现金流监控方面,主要是依赖债权投资计划托管银行以及偿债主体监督账户开户行对偿债主体和项目的账户以及现金流进行监控。”程劲松表示。
“我们在另类投资中前置风险审查环节。公司合规与风险管理部门在项目立项阶段就介入,对交易对手、交易结构等做出初步判断。”程劲松说,他们还建立了所有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不仅在投前、在投中、投后都建立了全流程监控与管理,定期发布项目跟踪管理报告,有效控制风险。
平安健康险设置投资决策委员会,在投前环节对重大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和审查。同时,平安集团CIO办牵头,统筹集团子公司的投资风险管理,平安健康险与平安资管通过市场信用风险限额以及关键风险监测,在投中环节动态管理投资风险。“如果发现投资项目有风险隐患,我们会要求及时调整。”尹正文称。
民生通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则关注中间环节,如风险管理和投后监督。“我们更多借助一些资产管理公司严把入口关,征信后再适当地参与投资,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目前,债权计划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另类的核心,且运作模式稳健,但由于去杠杆、降负债是未来一段时间的总基调,因此险资必须要寻找新的创新模式投入到实体经济当中。”民生通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风险执行官刘灿说,“下一步我们会尝试股权方面的合作,目前我们与一些资质好的企业,通过无担保债的形式已经介入,这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