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 区域

发改委连发两文力挺东北振兴 产业结构应“加减乘除”一起做

中国证券网
2016-06-17 09:28

已收藏


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国家发改委又在近期连发两文,强调东北地区在国家发展全局中“举足轻重”,阐述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方法论和价值观。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何立峰6月15日在《求是》刊发的署名文章认为,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资源、产业、科教、人才、基础设施等支撑能力较强,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和国防科工产业在全国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粮食生产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地位突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第二天,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又在《经济日报》上刊发文章,提出在推进新一轮东北振兴工作中,需要注意处理好新一轮东北振兴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中央支持和地方努力等八方面关系。

范恒山还提出,要推动传统行业在转型升级中培育新动能,努力将东北地区打造成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先行区。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东北在制造业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但如今东北经济丧失了最核心的动力要素,要走出经济困局,要转型升级,要再创新优势,东北地区必须把基点放在创新上,重点在科技创新上下大功夫。

“傻大黑粗”产业掣肘东北经济

何立峰在文章开头就提到,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东北等地区集中投资建设了相当规模的以装备制造、能源、原材料为主的战略产业和骨干企业,为我国形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范恒山也在文中强调,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特殊战略地位。

这样一个作出过突出贡献的老工业基地,在改革开放之后仍然受到了高度重视。2003年,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成为国家战略。之后的十年里,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高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经济总量由2003年的不足1.3万亿元增至2015年的5.8万亿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03年不到2000美元增至2014年的8000美元以上。

然而,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速却在短时间内迅速下滑。2015年,辽、吉、黑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3%、6.5%和5.7%,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前十几年东北自身的平均增速。

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更加不容乐观,以辽宁为例,今年一季度,辽宁成了全国唯一的负增长省份,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3.2个百分点。

对于东北目前存在的困难,《意见》认为“归根结底是体制机制问题,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

何立峰认为,2014年以来,东北地区振兴发展遇到了新的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凸显。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刘福垣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东北今天的困难,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经济结构的老化,“傻、大、黑、粗”的产业过于集中,原油、原粮、原木是支持东北经济多年发展的法宝,经济结构转型任务重。

专家:东北制造业可恢复荣光

《意见》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全面深化改革”,而《意见》列出的新困难之一,就是“科技与经济发展融合不够,偏资源型、传统型、重化工型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变化,新兴产业发展偏慢”。

范恒山提出,要“处理好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和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的关系”。他在文中写到,东北地区“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居多,工业“一柱擎天”和结构单一的“二人转”产业体系尚未根本转变,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意见》提出,要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再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努力将东北地区打造成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先行区。

盘古智库理事长、科技部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副理事长易鹏认为,东北有很好的基础,也有很强的潜力,依托“互联网+”和自身的产业基础和自然条件,东北制造业完全可以恢复往日的荣光。

何立峰提出,要加快改变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传统产品占大头的状况,坚持“加减乘除”一起做。

他提出,要促进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不断提升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水平,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