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新”在何处:除了扩围,制度也会更新
作为上海三项新任务之一,上海自贸区新片区也是本次上海两会的热点话题。
上海市市长应勇27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上海要增设自贸区新片区,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区,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建设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应勇还提出,上海要深化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拓展自由贸易账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功能,建设服务“一带一路”的市场要素配置枢纽。
新片区有新功能定位
面积再次引发市场猜想
“从上海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看,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有三个关键词:特殊经济功能区、自由贸易账户、市场要素配置枢纽,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对上证报记者说。
他表示,“制度创新试验田+特殊经济功能区”是新片区的新功能定位,未来新片区要在扩大开放试验的基础上,增加开发功能,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如新一代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机器人、核电、航天航空、新材料等产业。此外,还要就发展新兴产业,制定新政策体系和制度化设计。
承载开发功能,需要一定的土地来保障。这更加引发了市场对自贸区面积猜想:自贸区新片区的范围有多大?
目前有关自贸区扩容的官方言论,还停留在首届进博会期间上海市副市长吴清的表态。他指出,上海自贸区扩大的范围相当大,比原来的120平方公里大许多。
一位知情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表示,新片区面积要综合考虑对国际化产业的承载力和对区域综合监管的便利度,还要符合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区对交通运输条件的要求。同时,还要兼顾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搞自由贸易区,与其他小型经济体搞自由贸易区的不同定位。
“根据研究思路的不同,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方案有大方案和小方案之说。大方案为增加若干片区,小方案只增加一个片区,目前大方案和小方案正在逐步聚焦,最后需要中央审核和批准。可以肯定的是,大方案与小方案均包含临港地区。 ”另一位消息人士昨日对上证报记者透露。
专家呼吁新片区需要制度创新
新功能定位呼唤新的制度创新。专家们普遍认为,上海自贸区新片区要突出一个“新”字,必须有新的定位要求和新的制度政策。
“预计未来自贸区新片区将有更大力度的创新,能在新的起点上为中国改革开放继续提供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其中,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主线还是围绕营商环境优化,比如继续提高通关效率,负面清单可以进一步缩短,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可以进一步完善。”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张兆安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海市政协民建界别召集人、民建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汪胜洋1月28日在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作主题发言时表示,上海自贸区新片区要肩负全球竞争条件下的国家战略任务,应当是与海南同一等级的国家级特殊经济功能区。
对于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新”在哪里,汪胜洋认为,上海自贸区新片区的第一个“新”,在于它是面向海外资源的“经济特区”,重点是“三区一基地”,分别是战略产业核心区、离岸金融先行区、全球科技创新协同区以及跨国公司大洲总部基地。
第二个“新”在于新片区是“制度特区”,新片区要实行真正的“境内关外”政策,“一线完全放开、二线高效管住”;要理直气壮地实行 “低税负”制度,也就是“简税制、低税率、税收优惠”。此外,新片区还要大刀阔斧进行“制度创新”。
汪胜洋认为,自贸区新片区的第三个“新”是“生活特区”,因为这里需要汇聚全球一流人才,是高质量生活的示范区、引领区和探索区。
围绕自贸区的金融创新,民建上海市委员会也在会上建议,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应以人民币国际化作为金融创新主线,塑造世界一流金融环境。扩区后的上海自贸区在建立健全离岸金融市场的基础上,大胆试点区内先行先试人民币全自由兑换,其最终目标是建立人民币区域性自由兑换的在岸市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