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12月24日电(记者何问)33岁的牧民杨强每隔两小时都要去羊圈查看一番。不久前,他刚带着羊群"迁徙"到山下的农场,怕羊群有些不适应。
杨强是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牧民。几年前,每到冬季,他都要为饲草料问题而发愁。现在,他和羊群如同候鸟,到农场"过冬"。
"以前秋冬一到,草场的草就不够羊吃了。天气越来越冷,羊不停掉膘,羊羔的成活率也低。"杨强说。
一次,他听说,山下农场秋季收获后,玉米秸秆堆积如山。他眼前一亮:何不下山借牧?
近几年,每到10月至次年3月,张掖市许多山区牧民冬季都会到河西走廊上的绿洲农区异地借牧。群羊下山已成为当地一景。
据肃南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安玉锋介绍,2015年至2020年间,全县共有506户农牧民前往绿洲农区借牧。天然草原年均减畜量达到4.42万个羊单位,每个羊单位亩均施入有机肥达58.5公斤。
几年下来,杨强与借牧农场的主人已经熟悉,农场为他提供了必要的住宿条件。
安玉锋介绍,异地借牧现已形成一套规范化流程。牧民需要提前联系农场,出发前防疫部门会专门对"迁徙牧群"进行防疫驱虫,并出具检疫票,这是必备的"通行证"。次年,牧民同样需要带着流入地乡镇开具的检疫票才能返回。
杨强今年租赁的农场位于肃南县明花乡双海子村,距离他在大河乡东岭村的家有近50公里路程。杨强表示,虽然每年带着家当来回奔波有点麻烦,但是比起草原上风餐露宿的生活舒适得多。
"以前山高坡陡,羊走到哪儿,人就要跟到哪儿。"杨强说,现在农场海拔相对较低,气候相对温暖,有助于提高羊的膘情和羊羔成活率。他的年收入增加了好几万元。
对牧民来说,冬季下山借牧更带来思想观念的变化。异地借牧期间,杨强尝到了生态保护的甜头。今年,他还主动减少了自己饲养的羊数量。
杨强发现,自家3000多亩草场的草越长越密、越长越高。"以前的草场只能供羊吃两个月,现在能吃一个季度。"他说。
安玉锋表示,通过租田借牧的方式推进草畜平衡,草场得以休养生息,粪污秸秆得到有效利用,助力实现牧业增效、牧民增收和天然草原良性演替。
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肃南县牧草平均高度从2015年的15厘米提高到19厘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2015年的67%提高到78%以上。
每年夏天,绵延"绿毯"如画,吸引不少游客到来。杨强的邻居还在祁连山下开起了农家乐。
望着羊舍里正在"咩咩"叫的羊群,杨强满怀期待:"只要价格好,今年又能过个安心的暖和年。"
一转身,他又开始照料羊群。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