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重创国际贸易。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出口值同比下降11.4%。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这意味着什么?怎样才能转得了、转得快、转得好?
相比高技术型外贸企业,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尤其面临当前海外订单减少、增长乏力、库存积压、现金流不畅等棘手问题,转内销需求更为迫切。
以江西省为例,南昌海关数据显示,一季度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值同比下降16.6%。南昌华兴针织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晓东坦言,海外业务同比下降10%,为养活工人、维持日常开销,必须往国内谋出路。
实际上,出口转内销,并不是新鲜事物。东莞市商务局副局长黄朝东告诉记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不少外贸企业就意识到,不能过度外向依赖。到2019年,东莞外资企业内销同比增长10.1%,占内外销比重达36.5%。这成为企业应对海外需求萎缩的有力一招。
“这次疫情再次加速了企业转型。”黄朝东说,转内销背后是多元化布局、品牌化探索、产业链供应链调整等市场主体的主动作为,指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调研发现,内外压力之下,不少外贸企业从以前小打小闹顺手搞点内销转向“触电上网”重点发力内贸。除了传统的线下渠道铺设外,借助电商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等新渠道成为热门选择。松下万宝美健生活电器(广州)有限公司关务主管吴健华说:“依托国内成熟的电商平台销售网络,一季度已将320万美元的产品转向内销,国内市场销量同比增长20%。”
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采购批发平台阿里巴巴1688批发网,选择该平台做内销的外贸企业超过30万家。该平台4月还上线数字化“外贸专区”,计划今年内推动50万家外贸企业实现2000亿元内贸线上批发交易。不少消费者也对出口转内销的产品持欢迎态度。
也要看到,出口转内销不能一蹴而就。记者调研了解到,许多外贸企业出于成本、品牌竞争力等方面担忧,不想转、不敢转、不愿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马淑萍说,从产品设计的审美、生产线与产品规格的标准,到销售渠道、品牌营销等方方面面,内外销市场都存在较大区别。
“不是简单转卖,还要考虑国人消费习惯。”广东金辉刀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嘉良说,“实操上涉及工序、工艺、营销等很多问题。比如国外消费者惯用细长刀片,国内是方正的菜刀。我们要调整原模具或者干脆新做。”这家企业考虑在广州或深圳设立分部,组建新的营销团队,重点经营自有品牌。
在北京大学教授刘怡看来,出口转内销不仅涉及产品标准的衔接,还得解决税制衔接等现实问题,需要财税、海关、商务等部门共同研究。
“出口转内销与内外贸有效贯通密切关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房爱卿认为,该领域仍面临一些限制,有些涉及企业发展观念,有些涉及标准衔接方面,有些涉及财税政策,需要多方协同推动。
最近,中央明确提出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这为更快更好地出口转内销注入了动力。
目前,暂免征收加工贸易货物内销缓税利息、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政策……财政、海关、税务等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一些措施;上海外贸企业产品专区、“东莞制造”电商专区……各地政府也纷纷与商协会、电商平台合作,推动优势产业线上内销。
马淑萍认为,随着国内疫情好转,消费市场逐渐恢复,政策组合拳将产生积极的拉动作用。企业把从事外贸积累下来的生产和管理经验等,转化为向内销转型的有力支撑,有望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和服务。
“出口转内销,不能为转而转、一转了之,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庄芮说,要有长期、整体的企业规划和政策配套,当前我国政府和企业都在努力探索务实有效的路子,相信这一领域将迎来更好发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