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分析报告:多地试水"智慧养老"助解老龄化困局

天津
2015-10-22 14:53

已收藏


老年人口快速增长对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应对、承接提出了新要求。面对"银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全国多地纷纷试水"智慧养老",从一开始的"虚拟养老院",到如今的可穿戴智能设备介入,为破解养老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智慧养老"在国内起步

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2400万,低收入贫困老人2300万。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曾表示,中国的基本养老方式主要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面对老年人口快速增长的态势,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势在必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科技手段的介入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

记者从"智慧养老"业内了解到,目前在我国正在兴起的"智慧养老"是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以助维护老年人生活的安全和健康。其核心在于用先进的管理和信息技术,比如传感器、移动通讯、云计算、智能数据处理等。 "虚拟养老院"是在"智慧养老"背景下较早付诸实践并取得成效的方式。它最早由苏州市沧浪区提出。经过多年完善,通过话务中心与家庭走访结合,可为"虚拟养老院"的老人们提供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娱乐学民、应急救助六大类53项服务。

天津的"虚拟养老院"依托公共呼叫平台,被称之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从事该项业务的易盟天津分公司负责人付艳娟说,作为一家专业家庭服务机构,2012年9月,公司就与政府部门开始合作,用呼叫平台承担起了河东区虚拟养老院服务,同时通过增设门店的方式,将虚拟养老院的各种服务辐射延伸到了天津市各个区县。在该公司的河东区呼叫平台,记者虽然没有看到一位老人,但"入住"老人的详细资料和需求却都在电脑上一目了然。 86岁高龄的印邦炎老人的居家养老生活怡然自得。

记者在天津南开区新园村小区见到他时,他刚从外面打完麻将回到家中。"老了更离不开家了,哪里也不如家里舒坦。"记者在他家中看到,屋里收拾得干净利落,一日三餐不用自己操持。他告诉记者,他与84岁的夫人査禹琴都是大学退休教授。如今每早8点,保姆李玲都会买好菜准时来到印老家中,李玲正是由易盟集团的"虚拟养老院"介绍给印老的。   "`虚拟养老院`的居家养老目前来看是一种既经济,又方便快捷的现实养老方式。"来自天津的全国人大代表穆祥友说,完备的养老安排不但体现人文关怀,更对接了当前老龄化社会愈演愈烈的迫切需要。

--"互联网+"提升"智慧养老"便利性

智能可穿戴设备正在成为"智慧养老"的重要工具。"可穿戴设备在养老领域可以实现功能的最大发挥。"乐源数字董事长乐六平介绍,他们将智能可穿戴科技结合智能家居、大数据与乐康智能居家养老云平台,正在创造全新的产品和服务,用于解决老年人的养老、健康、安全、情感等问题 事实上,这些设备可以实时测量老人的血压、心跳等数据,同时监测老人外出的活动情况,对于老人突然摔倒,也有一定的预警功能。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智能养老将成为推动中国养老产业未来的重要力量。

就在不久前,由山东青岛联通负责软件开发及硬件生产的智能手环正式投入使用,青岛市南山区政府为1050位老人发放了养老服务智能手环。智能手环可以实现紧急呼叫、自动报警、心率测量、健康管理等功能,儿女可通过客户端软件了解老人的活动轨迹,实时掌握老人的状况。 此外,"智慧养老"还将触角深入到养老地产中。今年9月16日,中福老龄产业开发(天津)有限公司就与天津市天河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三方,在中新天津生态城签订合作协议。它们将以全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为支撑,建设"互联网+"下的智慧养老项目。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商务局负责人樊子渊介绍,协议三方将分别整合各自在社区养老、信息数据分析、医疗健康护理领域的优势资源,在生态城共同打造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互联网+智慧养老"项目。

这一养老项目最大的不同在于依托"天河一号"的超强运算能力,对今后社区的日常养老健康数据进行搜集分析。其中,中福将与天河一号合作构建"中福-天河智慧养老运营管理系统",主要用于研究养老产业的技术特点、社会高端医疗资源的整合方法以及养老运营服务模式等,力争形成有价值的数据,应用于国内新建养老社区和现有养老社区的标准化建设与适老化改造,为国内养老产业的"互联网+智慧养老"提供模式示范。

--改革与创新结合推动"智慧养老"平民化

"智慧养老"尚属新兴产业,需要走一段比较长的不断探索的路程。业内普遍认为,它属于前期投入较多、专业人才需求大、回报周期较长的行业。 目前国内整体上"智慧养老"的市场化程度低,产业链条尚未形成,主要由公办养老机构或医疗卫生机构来满足的格局并未改变。而且,在"互联网+"刺激下,产业发展存在一定无序性,市场发展集中度较弱。现阶段老年人实际消费支付能力有限,使得民间资本参与意愿不高,养老服务市场发展缓慢,迫切需要加以积极引导和扶持。

专家建议,当前亟须出台具体的产业扶持政策,加强老龄服务业的上下游产业配套和人才配套建设,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尤其是在初始阶段扶持龙头"智慧养老"企业,培育多层次的老龄服务产业体系。要打造一个多种所有制并存、大中小企业、高中低企业都能共生发展的多元化的老龄服务产业体系。 同时,加快出台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不断增强老年人的有效需求。

有效需求不足是中国老龄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在老龄服务业中,目前需求比较旺盛的是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但在健康管理、慢病预防、居家养老、文化娱乐等老龄服务需求方面,有效需求还不足,难以形成供需两旺的市场。这与我国老年人收入水平较低、购买能力不足有很大关系。

专家认为,"智能养老"不只是养老方式上的技术革命,更是产业和社会革新。要推动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需注重技术与产品的整合,建立统一的综合服务平台,尤其是依靠创新驱动来满足社会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据研究机构预测,"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有600至800个城市打造智慧城市,市场总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智慧养老"作为一种可以社会普惠的制度,可以搭智慧城市建设的"快车",实现快速发展,惠及民生。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