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殷剑峰:中原地区是“一带一路”的起点与核心

中国证券网
2017-02-21 13:46

已收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今日在2017年中国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暨浙商银行郑州分行开业仪式上指出,“一带一路”正在成为新的全球化模式,而“一带一路”自古以来就是以中原地区为起点与核心。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意味着中华民族的心脏地带——中部地区将崛起并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之父”张培刚教授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牛肚子理论”。他认为:“东部沿海地区是牛鼻子,西部地区是牛尾巴,中部地区是牛肚子。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一场民族伟大复兴,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中部能不能发展起来。”

然而,实际观察到的情况是,在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前的二十多年间,中部不仅没有发展起来,却出现了所谓的“中部塌陷”。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部地区六省份(河南、安徽、江西、山西、湖北、湖南)的GDP占全国比重接近23%,但此后一路下降,至2007年只有不到19%,而中部地区的人口占到全国的27%,中部地区GDP份额比人口份额低8个百分点。长期的“中部塌陷”形成了中部凹地:2008年,全国人均GDP为24121元,中部地区六省份的人均GDP全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山西21506元,湖北19858元,河南19181元,湖南18147元,江西15900元,安徽14448元。从人均GDP看,最高的山西位列全国第15名,而最低的安徽为全国倒数第5名。

殷剑峰指出,“中部凹地”现象并非我国所独有。例如,在美国和加拿大,中部地区的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都远远低于东西海岸;在澳大利亚,经济和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但是,这些国家中部地区与沿海地区人均GDP的差异比我国小得多。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完全不同于我国。例如,美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源于最初的东部十三个州,从19世纪开始的西进运动推动了人口逐渐向西部迁徙,最终形成东西海岸人口经济密集、中部相对凹地的格局。

殷剑峰表示:“就我国而言,中部地区是中华民族繁衍、繁荣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心脏地区。因此,中部凹地的崛起不仅仅是牛肚子没有起来的问题,是中华民族心脏地带乃至整个国家崛起的问题。”

殷剑峰进一步表示,从国际形势看,“中部凹地”的形成与在危机前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分工格局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国内看,则是东部沿海地带率先改革开放,从而形成了以东南沿海地带为主导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危机后迄今,这种格局正在打破,一方面,中国也开始成为全球经济的火车头,“一带一路”正在成为新的全球化模式,而“一带一路”自古以来就是以中原地区为起点与核心;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已经完全从出口导向型经济体转变为内需主导的经济体,中原地带3亿到4亿人口迈向高收入阶段,就是我国内需增长的关键动力。

在殷剑峰看来,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意味着中华民族的心脏地带——中部地区将崛起并持续发展。“可以看到,危机后中部地区的投资和GDP占全国比重,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其中,河南省投资和GDP占全国的比重,在2013年后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

殷剑峰认为,为了推动河南振兴、中部崛起,需要大力发展能够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业。“可以看到,以贷款/GDP来衡量杠杆率的话,中部地区杠杆水平普遍不高,湖南和河南分居最低的第一和第二位。中部地区较低的杠杆率,反映了金融供给在中部地区相对不足。例如,2015年中部地区获得的贷款占全国比重为15.9%,低于中部地区GDP占全国比重(20.4%)。”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