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听专家说:“一带一路”三年经贸变局

中国证券网
2017-04-18 09:42

已收藏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下月在京举行,“一带一路”倡议三年多来在全球经贸方面带来的变化引起了世人关注。

在日前于山东潍坊举行的“一带一路”政策宣讲暨跨国公司对接会上,商务专家张国庆、孙永福、王俊文等表示,“一带一路”正从沿线国家间区域经贸合作和中国国内开放转移两个维度,促进全球经济体系变革,重塑、再造全球化格局。

区域经贸新格局初现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已有30多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政府间合作协议,初步形成了覆盖亚、非、拉、欧四大洲的国际产能合作格局,形成了新的区域经济贸易格局。

据商务部统计,去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3个国家直接投资145.3亿美元,中国企业与相关61个国家新签合同额达1260.3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超过半数;完成营业额759.7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47.7%。中老铁路已开工建设,土耳其东西高铁、匈塞铁路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也在顺利推进。

双边贸易也是捷报频传。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额达6.3万亿人民币,增长0.6%,占同期我国外贸总额的25.9%。中国企业在2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建设合作区56个,累计投资185.5亿美元,入区企业1082家,总产值506.9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10.7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17.7万个,对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化进程、产业升级和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专家告诉记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覆盖了全球最主要的能源供给,资源互补性强。从合作空间看,沿线国家分处不同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互补性强,特别是在工业、农业、能源、金融、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等多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有望将从国际贸易转变为区域内贸易。”多位专家在会上表示,在区域内贸易中,成员国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专业化生产,再通过贸易获得比较利益,实现区域内资源的高效配置。

西部变身对外开放前沿

我国对外开放是从沿海、沿江、沿边起步的,因此,东部沿海地区的开放程度明显高于西部和中部。

其中,西部地区占据我国国土面积的80%,与13个国家接壤,陆路边境线长1.85万公里。但是,西部地区进出口额只占全国总量的约6%,吸引外资额和对外投资额占比不足10%。

“一带一路”调整并改变了我国的对外经贸格局,使西部也成为开放的重镇。

专家说, “一带一路”从我国中西部打通了一条通道,通往亚洲大陆,激发了中西部地区与沿线邻国交流合作的潜力。“一带一路”规划中所涉及的14个省份有9个位于中西部,使中西部由“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张国庆告诉记者,从我国外经贸的格局看,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85%以上的进出口贸易量就发生在这里。同时,对外通道则过于单一地依赖于海路。比如我国50%以上的进出口物资、80%以上的进口原料需要通过南海;进口原油大多来自于中东和非洲地区,其中4/5的运输量需要走印度洋马六甲海峡。

“要避免对海路通道的过度依赖,就必须实现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要实现平衡发展,就必须实现陆路通道的便利快捷。”张国庆说。

专家支招与沿线国家合作

在“一带一路”机遇中,如何有针对性参与?商务专家结合其经历,为企业支招。

在张国庆看来,作为“一带”核心区的中亚国家,在产业结构上不完备,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落后,资源、经济合作的天然需求和潜力巨大。环中亚地区则是“一带”的扩展区,涵盖该地区的人口约19亿,GDP规模7.5万亿美元。这一地区的特点是石油天然气非常丰富。所以,我国与这些地区开展经贸合作极具潜力。

“我国与东盟在经济发展中竞争与互补兼而有之。互补性则主要表现在农业方面,由于纬度的明显不同,多数的农产品不存在直接竞争。在科技方面,中国总体水平较高,可弥补东盟国家科技发展的不足。在制造业上,产品结构非常不同,互补性仍然很强。”张国庆说。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商务部欧洲司前司长孙永福认为,中国企业出海,如果是瞄着技术的提升,应去欧洲。通过“一带一路”走向欧洲,一方面是把中国的产品输入欧洲,另一方面可以把欧洲的技术引进中国,以便于我们形成更强的内生优势。

作为“一带一路”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我国与俄罗斯的合作已经具有非常好的形势:政府部门与俄罗斯建立了合作机制,保障了政策上的沟通。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原公使衔经商处参赞王俊文说,中俄两国贸易正在出现积极变化。一是,在中国对俄出口商品中,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已经达到60%以上。二是,中俄间的农产品贸易合作空间打开,目前俄罗斯正通过各种渠道寻求与中国在农产品上的合作。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