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 消费品

价格波动下中国养猪业加快转型升级

郑州
2019-12-10 11:14

已收藏


新华社郑州12月10日电(记者牛少杰 陆芸 郑静霞)信息工程师、算法工程师、光学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看这些岗位,不少人会联想到科技类公司,但事实上,这是中国一家大型生猪养殖企业牧原集团,在为升级养殖设施和方案招聘跨界工程师。

牧原集团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生猪养殖占营业收入99%以上,2018年出栏生猪1100多万头。由于猪肉价格上涨,旗下上市公司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前三个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近300%,当前市值已接近两千亿元。

"猪价上涨为公司带来了丰厚利润,公司获得了充足的资金升级养殖设施,除畜牧、兽医等专业工程师外还招聘信息、算法等跨界工程师升级养殖方案,提升自动化和智能化养殖水平,以降低养殖成本和提升疫病防控能力。"牧原股份副总经理秦军说,这次的价格波动挑战与机遇并存,或将带来新的产能升级。

在非洲猪瘟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近几个月来,中国生猪存栏量同比明显下降,猪肉价格上涨。业内人士认为,在此背景下,中国养猪业正向更高水平的规模化和标准化转变,无论是大公司还是数量众多的中小养猪场,都在积极提升生物安全管控和环境处理能力。

猪肉供应和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在中国比较明显。分析人士认为,这与中国小养猪场数量占比大有密切关系。机构数据显示,2018年前十大进军养猪行业的上市公司生猪出栏量共4731.67万头,市场份额占比仅6.82%。

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表示,缺乏标准化规模养殖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还会增加市场波动,因为小规模养殖场往往缺乏控制疾病的技术和设施。

为保障猪肉稳定供应,中国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引导规模化养殖的力度。今年9月,国务院发布指导意见,到2022年,生猪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养殖规模化率达到58%左右;到2025年,产业素质明显提升,养殖规模化率达到65%以上。

近期,农业农村部发布《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三年内再创建120家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质量标准化示范场",总结推广典型模式,辐射带动标准化生产水平的提升。

除了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环保养殖的行业共识得到深化。三年行动方案提出,要采取分散收集、集中处理或就近直接还田利用等方式,解决中小散养户粪污处理问题。到2020年底,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

在政府提倡下,不少企业正结合地方实际进行绿色养殖的探索。"我们尝试以100亩土地为生产单元,其中约3亩建下沉式养猪大棚,年出栏生猪约2000头,产生的粪污刚好能满足近百亩农田施肥和改良土壤需要。"河南康龙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世杰介绍。

一些养殖户和企业正在加大技术投入。常先云今年54岁,是河南省内乡县的一名养猪大户,现有1900多头猪存栏育肥。为保证环保达标,她投资50万元升级养殖设施。

"其中大部分钱都花在了废水处理系统上。"常先云说,采用新系统后,养殖场废水可以实现零排放,"投这些钱是值得的,不能自己养猪污染别人,环境清洁对猪也有好处。"

养殖户的疫病防控意识也明显提升。常先云说,为防控非洲猪瘟,增加了消杀设施和频次,所有接近养猪场的人员和车辆都要消毒。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祖力说,猪舍清洁是饲养健康生猪的关键,使用废物处理设施可以减少疫病传播,增强疫病防控能力。

据介绍,牧原公司在每10万头养猪场投入近千万元建设环保设施,并在每个猪舍安装中央通风系统进行消毒除臭。秦军说,猪舍健康环境的改善有助于提高生长速度和改善肉质,目前公司正设法优化疫情防控成本。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