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 金融

李小加详解港交所未来三年战略规划:谋求与内地全面互联互通

中国证券网
2016-02-04 09:43

已收藏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3日发表网志,详解港交所未来三年战略规划。他表示,港交所未来将致力于实现三个“通”:“股票通”、“商品通”与“货币通”。具体而言,就是与内地的合作伙伴共同携手,建立中国与国际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连接中国与世界,输出中国企业、商品、货币的定价权,重塑全球市场格局。

李小加认为,“通”的过程,是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也是做大整个市场蛋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参与者都会不同角度地受益。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是多维度的,也是渐进式的,在这个开放的过程中,香港交易所也仅仅是众多的“修桥者”之一,肯定会有无数的“大桥”落成造福两边的投资者,但港交所愿意成为最早的探索者;港交所不怕失败、寻求合作、创造共赢。

尽早推出深港通

李小加指出,“三通”中最基础层面的股票通,可以分别从沪深港通、“股指期货通”,以及“新股通”(“三小通”)三个方面实现:

第一,沪港通的顺利推出,算是迈出了股票通的第一步,首次实现了内地和香港股票二级市场的互联互通,为两地投资者带来了全新的投资机遇,也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对于交易所互联互通模式的关注。接下来,港交所将进一步优化和拓展沪港通,尽早推出深港通。

第二,实现“股指期货通”的可能路径有三种:一是复制沪港通模式,与内地期货交易所合作建立互联互通;二是两地交易所产品互挂;三是在香港发展以A股指数为标的的衍生产品,满足境内外投资者管理A股波动风险的需求,为大量外资进入A股现货市场提供必要的配套设施。第一种路径和第二种路径原本是“股指期货通”最简单的实现方式,但由于目前内地市场正处于休养生息时期,短期内这两条路径都充满挑战。关于第三种路径,也在探讨其可行性。

第三,港交所也在研究如何将股票通模式从二级市场延伸到一级市场推出“新股通”,让两地市场投资者都可以在未来申购对方市场的新股。

“大家不应把‘新股通’简单狭隘地看成两地交易所争夺上市资源、此消彼长的竞争问题,更应把它看成两地市场共同为中国国民财富寻求更多元、更有效全球资产配置的机会。如果从这个出发点看问题,尽早允许一级市场的互联互通,为中国内地投资者提供在中国市场框架下投资海外的机会,可以方便他们在全球市场低迷时利用沪港通安全可控的运营模式,尽早部署海外资产配置。同时,内地公司若有机会吸引国际投资者成为其股东,也可大大改变内地投资者结构,促进发行机制的改革。而两地交易所若能携手联合发行、协调监管,‘新股通’将成为双方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的大好契机。”李小加认为。

搭建内地现货平台

李小加指出,“三通”中的第二通是商品通,主要也包括“三小通”:一是“伦港通”,把亚洲的流动性尤其是中国的流动性导向港交所旗下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 让LME更加金融化。“伦港通”的核心是将在LME交易的合同带到亚洲时段,通过香港交易所的平台进行交易结算,扩大LME的亚洲投资者基础,特别是在香港的中国投资者的参与。

二是“现货通”,通过在内地构建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帮助内地大宗商品市场实体化。

李小加指出,尽管中国已是世界上主要大宗商品的消费国,但第一层与第二层用户(即实体经济用户和贸易、物流、金融服务提供商/中介机构)参与的现货市场还不太发达和规范,市场结构松散,价格发现效率不高,仓储认证增信环节薄弱,流通领域融资困难,整个现货生态系统效率低下,成本高企,风险丛生。与此同时,期货市场投资群体以散户为主,实物交割有限,实体经济用户参与较少,交易量远远大于持仓量。正因为此,它与现货市场的相关度还不够高,大宗商品市场的金融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实体经济需求。

“相信中国内地需要一个更有效率的大宗商品市场,来真实反映其于全球大宗商品生产及消费方面的影响力。国际市场同样也需要这样一个有效率的大宗商品市场,来观察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市场的变动趋势。”李小加表示,“‘现货通’可以将LME的成功模式和历史经验移植到内地市场,在内地打造一个能够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商品现货交易平台,帮助内地商品市场‘实体化’。假以时日,希望中国内地的现货市场可以产生一系列真正具有全球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中国价格’基准,而这些价格基准也将为向期货市场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与持续的发展动力。”

三是“内外通”,在“伦港通”与“现货通”成功运作一段时期后,可以通过产品互挂、仓单互换、价格授权、指数开放等方式有机地打通内地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实现内地商品市场与国际商品市场的连通,输出中国的商品定价权。

货币通分三步走

李小加指出,“三通”中的最后一通是货币通,就是大力发展定息及货币产品,借助互联互通把香港打造成利率和汇率衍生产品中心,具体可以分为“汇率通”、“债券通”和“利率通”三步走。

几年前,港交所推出了管理美元兑人民币汇率风险的人民币货币期货合约,算是迈出了“汇率通”的一小步。去年以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风险加大,人民币货币期货合约的成交量稳步上升。未来,港交所还将推出人民币兑其他货币汇率的期货产品,满足更多市场需求。

此外,港交所还准备从“债券通”入手,丰富香港的货币类现货产品。“债券通”的初步构思为双向模式:境内和境外。境内方面,内地债券交易大多集中在场外交易(即银行间债券市场),因此,方便海外投资者参与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是主要着眼点。境外方面,香港本身欠缺大型国债发行人,恐怕吸引力不足。所以,希望与国际平台合作,方便内地投资者投资更多不同类型的国际债券,而交易及结算则仍然在香港进行。

李小加说,希望借助“债券通”为香港引来足够的投资者和流动性,为将来的“利率通”做准备。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深入,香港的人民币资金池会不断扩大,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的需求可能会逐渐增加,港交所将适时推出相关的利率产品,完善香港的人民币生态圈。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