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建行两家国有大行近日接连宣布设立理财子公司,至此,已有16家中资银行布局理财子公司。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待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正式出台,银行设立子公司或专营机构将提速,首批理财子公司有望年内落地。
专家表示,国有大行入局将进一步带来资管市场的分化及生态链的重构。后资管时代,各家机构需尽快明确自身策略和投资风格,非标投资将是理财子公司的最大优势之一。同时,更多小银行将转型为重要的销售渠道。
百亿级资本金的想象空间
就在上周,中行发布公告,拟出资不超过人民币100亿元发起设立中国银行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该行所属一级全资子公司管理。建行公告,拟设立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不超过人民币150亿元,为公司全资子公司。业内人士预计,其它几家国有大行的理财子公司设立公告应该已“在路上”。
中国农业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温学宇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向社会征求意见,商业银行的总体步骤和机构安排都是按照管理办法要求来推进,几家国有大行的步调会比较一致,但在细节和重点上会各有差别。
温学宇认为,百亿级的注册资本金,一是基于银行存量理财业务规模和未来资产结构来考量。国有大行的理财子公司的业务定位更多是大类资产配置,包括非标投资是理财子公司的业务优势,这也是非常占用资本的。二是大行现有的理财产品存量规模客观上需要这么大的资本金,也有未来消化存量、风险抵补的考虑。
不过,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看来,注册资本金的规模与银行理财存量规模相关,但并不能单以资本金规模来“排座次”。“就此前的银行理财市场格局来看,股份行整体的发行规模更大,尽管单家规模不如国有大行那么大,但是从运营机制和产品创新方面来看,都有其特点和优势。”
曾刚认为,在后资管时代,银行理财资管业务策略将更加分化:有能力的银行设理财子公司,专营机构次之,更小的银行未来就不再单设理财资管业务,而是转为销售端的重要一环。资管业务本身就是很复杂的业务,对于银行综合能力、业务能力、系统能力等都有很高要求,在国外发达金融体系中也是如此,小银行极少涉足资管领域。大银行的入局,将加速资管生态链的重构,除了银行机构的定位分化,还包括与其他非银行机构、服务类机构的“竞合关系”等。
存量业务和架构调整成考验
银行理财子公司“竞速”。在此背景下,除了国有大行旗下的百亿级规模,多数中小银行也都投入数十亿的资本金。相比其他的资管机构,这些新设的理财子公司可谓出生就是“庞然大物”,也会伴随着不少“新生”的烦恼。
一家国有大行旗下基金子公司相关负责人刘华(化名)对记者坦言,“其实我们也在关注母行子公司的规划和定位,如果单从目前的信息来看,与我们的业务重合度很高,而且它还有非标投资这个最大优势。但是短期来看,银行尤其是国有大行这么大的存量业务要整合也绝非易事,另外包括现有构架、一线网点人员安置等可能都是不小的考验。
长期来看,商业银行的债权融资理念怎么调整到净值型、权益类这个‘赛道’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温学宇坦言,此前各家银行的资管业务构架差异比较大,内部整合难度不一,对于某些银行来说,架构调整的确是难度比较大的一块,但对于整个行业和市场来说不会有太大震动。“对于农行来说,不存在这类问题,但是也在积极做好业务方面的全面整合,并更好符合监管要求。”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指出,银行理财子公司从提出设立与最终落地之间,仍有一段长路要走,未来的运行可能会面临诸多问题。包括未来运营体系内部关系尚不明确、大数据背景下客户资源的维持与扩展能力不足、产品创新能力与专业人才支持力度欠缺、监管规则尚需进一步细化等。
赵亚蕊认为,未来银行系理财子公司的设立虽然促使理财业务更加市场化,但从中短期来看,还存在投研能力不足、资源获得能力欠缺等问题,因此其运行的定位或仍在总行体系内部,从产品销售到投资管理等各环节还需依托总行的实力。另外,截至2017年末,27家具备设立资管子公司资格的商业银行中,已有15家银行拥有基金子公司,未来也将会有12家股份制银行很快设立债转股子公司。因此,在中短期内依靠母行业务的背景下,新设立理财子公司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处理好与其他子公司的利益关系,均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与一些市场人士一样,刘华预计,理财子公司设立初期,权益类投资还是会采取类似委外的模式,借助外部机构的投研能力,而合作的门槛也会越来越高。“如果这样的话,对于我们这样的老牌基金公司可能是利大于弊。毕竟我们在投资、研究等方面有了十几年的积累,除了母公司与其他中小银行也有丰富的合作经验。”
“理财子公司的设立,首先有利于资管市场的长期规范发展,其次虽然竞争在所难免,但理财子公司与其他资管机构之间更多的还是合作。”在温学宇看来,当前的资管市场足够大,不管何种资管机构能存活下来都有其优势,只有合作才能把“蛋糕”做大。
金融科技成中小行“超车”关键
与表内信贷业务不同,股份制银行在银行理财市场下手较早、机制也更灵活。因此,不少专家和市场人士认为,对于那些还想要继续保留和壮大理财资管业务的中小银行来说,必须把握好金融科技、投研为王等关键要素。
长沙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向实表示,中小银行资管框架面临重构,市场竞争格局进一步加剧。首先,产品净值波动管理是摆在银行面前一大挑战。其次,投研地位凸显,成为银行核心竞争要素;但投研体系建设投入成本高,不确定因素较多,发展艰难。
在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陈微看来,对资管行业来说,风险是摆在第一位的。过去五到十年,银行理财规模快速成长,但风险也在积聚。由于业务发展太快,整个行业在风险控制方面都有很多课要补,如尚未形成银行资管独有的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风险控制技术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还处在较低的层次等。在投资方面,金融科技的作用更多体现在把握大趋势上,如构建更稳健的指数组合、经济周期的判断及大类资产配置等方面。
赵亚蕊表示,未来理财子公司可能会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对于不同产品类型的风控模式,一是要加强借鉴以往同业模型,二是要提高开发自建模型的能力。利用金融科技的力量,通过自动化的系统来控制风险,将风险管理贯穿到每一个资管环节。另外,需要实现风险数据信息的整合,把握同业之间的风险关联性。积极构建数据平台,将系统内部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共享,综合分析理财子公司与母行、同业其他子公司风控体系的关联性,将各机构存储的有效信息进行融合分析,确保风控系统数据管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专家表示,国有大行入局将进一步带来资管市场的分化及生态链的重构。后资管时代,各家机构需尽快明确自身策略和投资风格,非标投资将是理财子公司的最大优势之一。同时,更多小银行将转型为重要的销售渠道。
百亿级资本金的想象空间
就在上周,中行发布公告,拟出资不超过人民币100亿元发起设立中国银行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该行所属一级全资子公司管理。建行公告,拟设立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不超过人民币150亿元,为公司全资子公司。业内人士预计,其它几家国有大行的理财子公司设立公告应该已“在路上”。
中国农业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温学宇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向社会征求意见,商业银行的总体步骤和机构安排都是按照管理办法要求来推进,几家国有大行的步调会比较一致,但在细节和重点上会各有差别。
温学宇认为,百亿级的注册资本金,一是基于银行存量理财业务规模和未来资产结构来考量。国有大行的理财子公司的业务定位更多是大类资产配置,包括非标投资是理财子公司的业务优势,这也是非常占用资本的。二是大行现有的理财产品存量规模客观上需要这么大的资本金,也有未来消化存量、风险抵补的考虑。
不过,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看来,注册资本金的规模与银行理财存量规模相关,但并不能单以资本金规模来“排座次”。“就此前的银行理财市场格局来看,股份行整体的发行规模更大,尽管单家规模不如国有大行那么大,但是从运营机制和产品创新方面来看,都有其特点和优势。”
曾刚认为,在后资管时代,银行理财资管业务策略将更加分化:有能力的银行设理财子公司,专营机构次之,更小的银行未来就不再单设理财资管业务,而是转为销售端的重要一环。资管业务本身就是很复杂的业务,对于银行综合能力、业务能力、系统能力等都有很高要求,在国外发达金融体系中也是如此,小银行极少涉足资管领域。大银行的入局,将加速资管生态链的重构,除了银行机构的定位分化,还包括与其他非银行机构、服务类机构的“竞合关系”等。
存量业务和架构调整成考验
银行理财子公司“竞速”。在此背景下,除了国有大行旗下的百亿级规模,多数中小银行也都投入数十亿的资本金。相比其他的资管机构,这些新设的理财子公司可谓出生就是“庞然大物”,也会伴随着不少“新生”的烦恼。
一家国有大行旗下基金子公司相关负责人刘华(化名)对记者坦言,“其实我们也在关注母行子公司的规划和定位,如果单从目前的信息来看,与我们的业务重合度很高,而且它还有非标投资这个最大优势。但是短期来看,银行尤其是国有大行这么大的存量业务要整合也绝非易事,另外包括现有构架、一线网点人员安置等可能都是不小的考验。
长期来看,商业银行的债权融资理念怎么调整到净值型、权益类这个‘赛道’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温学宇坦言,此前各家银行的资管业务构架差异比较大,内部整合难度不一,对于某些银行来说,架构调整的确是难度比较大的一块,但对于整个行业和市场来说不会有太大震动。“对于农行来说,不存在这类问题,但是也在积极做好业务方面的全面整合,并更好符合监管要求。”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指出,银行理财子公司从提出设立与最终落地之间,仍有一段长路要走,未来的运行可能会面临诸多问题。包括未来运营体系内部关系尚不明确、大数据背景下客户资源的维持与扩展能力不足、产品创新能力与专业人才支持力度欠缺、监管规则尚需进一步细化等。
赵亚蕊认为,未来银行系理财子公司的设立虽然促使理财业务更加市场化,但从中短期来看,还存在投研能力不足、资源获得能力欠缺等问题,因此其运行的定位或仍在总行体系内部,从产品销售到投资管理等各环节还需依托总行的实力。另外,截至2017年末,27家具备设立资管子公司资格的商业银行中,已有15家银行拥有基金子公司,未来也将会有12家股份制银行很快设立债转股子公司。因此,在中短期内依靠母行业务的背景下,新设立理财子公司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处理好与其他子公司的利益关系,均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与一些市场人士一样,刘华预计,理财子公司设立初期,权益类投资还是会采取类似委外的模式,借助外部机构的投研能力,而合作的门槛也会越来越高。“如果这样的话,对于我们这样的老牌基金公司可能是利大于弊。毕竟我们在投资、研究等方面有了十几年的积累,除了母公司与其他中小银行也有丰富的合作经验。”
“理财子公司的设立,首先有利于资管市场的长期规范发展,其次虽然竞争在所难免,但理财子公司与其他资管机构之间更多的还是合作。”在温学宇看来,当前的资管市场足够大,不管何种资管机构能存活下来都有其优势,只有合作才能把“蛋糕”做大。
金融科技成中小行“超车”关键
与表内信贷业务不同,股份制银行在银行理财市场下手较早、机制也更灵活。因此,不少专家和市场人士认为,对于那些还想要继续保留和壮大理财资管业务的中小银行来说,必须把握好金融科技、投研为王等关键要素。
长沙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向实表示,中小银行资管框架面临重构,市场竞争格局进一步加剧。首先,产品净值波动管理是摆在银行面前一大挑战。其次,投研地位凸显,成为银行核心竞争要素;但投研体系建设投入成本高,不确定因素较多,发展艰难。
在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陈微看来,对资管行业来说,风险是摆在第一位的。过去五到十年,银行理财规模快速成长,但风险也在积聚。由于业务发展太快,整个行业在风险控制方面都有很多课要补,如尚未形成银行资管独有的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风险控制技术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还处在较低的层次等。在投资方面,金融科技的作用更多体现在把握大趋势上,如构建更稳健的指数组合、经济周期的判断及大类资产配置等方面。
赵亚蕊表示,未来理财子公司可能会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对于不同产品类型的风控模式,一是要加强借鉴以往同业模型,二是要提高开发自建模型的能力。利用金融科技的力量,通过自动化的系统来控制风险,将风险管理贯穿到每一个资管环节。另外,需要实现风险数据信息的整合,把握同业之间的风险关联性。积极构建数据平台,将系统内部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共享,综合分析理财子公司与母行、同业其他子公司风控体系的关联性,将各机构存储的有效信息进行融合分析,确保风控系统数据管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