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 金融

​立足香港谋全球 中资券商加码国际业务

中国财富网
2019-01-17 15:11

已收藏


2019年伊始,内资券商在港谋求融资动作频频。1月9日,申万宏源(000166)H股上市申请获中国证监会批准;1月3日,兴证国际在港交所转主板上市。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重资本业务在券商业务中的比重会逐渐增加,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券商开始拓展国际市场,而资本金规模又恰恰是制约中资券商抢滩国际业务的关键因素,为此中资券商争相注资国际化板块。

随着越来越多的内资券商在香港站稳脚跟,券商国际业务营业收入和资产占比正在持续提升,国际业务正在成为头部券商的必争之地。一方面,伴随着中资券商接连上市,资本金规模得以补充,其国际业务布局正在朝着重资本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头部券商逐步适应香港市场,“一带一路”或将成为中资券商出海的一大指导方向。

业务版图持续扩张

经过多年积累,中资券商通过设立办事处或者收购兼并,足迹范围已经扩展至新加坡、美国、欧洲、印度等多个市场,涉足业务品种也逐渐扩展至外汇期货、财富管理产品和场外衍生品等。以经纪业务为例,除了传统的证券投资、孖展业务、新股认购和基金选购,期权期货、杠杆式外汇及贵金属,甚至场外产品投资都逐渐被中资券商纳入服务范围。

中信证券一直通过全资子公司中信里昂证券发展国际业务。中信里昂证券目前的工作重点已转为投资和多元化,尤其针对企业融资、固定收益和资产管理等对公司整体业务日益重要的业务。预期这将有助于公司业务组合和收入来源持续多元化。在投资银行和经纪业务领域,中信里昂证券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拥有最广泛的网络和业务,并计划继续扩展到更多地区,包括越南、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中东等,不仅可以补充现有网络,并且可以进一步巩固其亚太地区主要资本市场参与者的地位。

作为招商证券的全资子公司,招证国际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公司通过设立不同子公司分别经营证券及期货合约经纪、代理人服务、上市保荐、财务顾问、企业融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市场研究等业务。目前,招证国际以香港为中心,在英国、韩国等地相继获得监管牌照。2017年招商证券(韩国)有限公司成为首家获得韩国金融委员会颁发牌照的中国券商,向韩国机构投资者提供中国大陆及香港的股票、债券、基金及衍生品中介服务,当年即实现小幅盈利。

海通国际则表示,公司在2018上半年适当扩张资产负债表,截至2018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较2017年末增加21%至1580亿港元。2018年2月,海通国际正式完成收购海通英国及海通证券美国。英美两大市场作为全球主要金融枢纽,未来将成为海通国际进一步拓展全球业务的重要根据地,海通国际有望透过全球业务的深化布局,实现更多元及稳健的收入来源。

兴业证券董事长杨华辉日前表示,作为兴业证券集团国际化的综合平台,兴证国际提供香港市场全牌照金融服务,并已经在香港主板完成上市,公司融资打开新的窗口。未来公司将逐渐向IPO、发债、资产管理等收费型业务进行重点转型和发展。未来,兴业证券集团将以香港为桥头堡,跟随“一带一路”的脚步,在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并计划在此基础上,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向欧美市场发展。

广发证券非银分析师陈福认为,内资券商香港业务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内地客户海外配置需求的提升;内地企业境外融资需求的持续;内地资本市场逐步开放带来的投资内地产品的增加,增加了对海外客户的吸引力;以及在监管趋严的环境下,国际大行金融危机后的业务收缩。但他同时提醒,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大行控股的合资证券公司可能通过内地设立分支机构的方式,对接内地客户和海外产品,海外客户和内地资产,与内资券商的国际化业务板块形成直接竞争。

国际业务贡献占比提高

一般来说,香港是内地券商走向国际的起点,他们通常以设立香港全资子公司的方式,作为开启国际化业务的第一步。2009年10月,“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在香港正式成立,创始会员仅有19家,而如今其会员数量已超百家。显而易见,伴随着金融对外开放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内资券商已经成为香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目前,已有5家内资券商的香港子公司实现了H股主板上市,分别为海通国际、国泰君安国际、交银国际、兴证国际和申万宏源(0218.HK)。从2018年中报数据来看,海通国际营收和净利润双双稳居第一,分别为35.57亿港元和8.59亿港元;国泰君安国际实现营业收入16.78亿港元,净利润5.07亿港元;交银国际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6.95亿港元和2.32亿港元。

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上述5家上市内资券商2018年中报营业收入均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兴证国际同比增长56.35%,交银国际同比增长54.44%,同比涨幅均已过半;同一报告期内,海通国际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87%的;申万宏源(0218.HK)、国泰君安国际亦分别实现了10.65%和7.65%的同比增长率。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上半年,交银国际实现净利润高达2.35亿港元,交银国际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112.8%。交银国际对此指出,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主要由于投资收入净额、经纪佣金及保证金融资利息收入大幅增加。数据显示,报告期内交银国际自营交易收入为2.55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约182%。

在香港这个资金自由流通、竞争激烈的国际金融中心,内资券商通过多年发展,国际化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以上述5家上市内资券商为例,据Wind数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海通国际营业收入在海通证券的占比高达27.41%,远远超过2017年同期的19.93%;兴证国际营业收入在兴业证券的占比也达到了14.27%,相比于2017年同期的7.67%涨幅过半。同时,国泰君安国际、交银国际、申万宏源(0218.HK)三家的营业收入在总公司占比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除此之外,中金公司和券商龙头中信证券也都属于在早期国际化进展较为突出的代表性公司。从国际业务收入的历史贡献占比也可以看出,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的国际业务经常占总收入的15%以上。据广发证券统计,在头部券商中,2017年中信、中金、招商和华泰的国际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12%、17%、8%和8%,从资产占比来看,各券商国际业务主体的资产在公司总资产中的比重也都持续上升,2017年,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和华泰证券的国际业务资产投入占比分别为16%、7%和3%。

融资输血国际业务

2019年1月9日,A股上市券商申万宏源(000166)发布公告称,此前提交的关于首次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申请材料,已获中国证监会受理。这意味着,申万宏源距离成为第12家“A+H”上市券商的目标更近了一步。申万宏源曾表示,此次赴港上市募资将全部用于公司及子公司增加资本金、补充营运资金,推动境内外相关业务发展。

早在1993年,申银万国就借由收购港股主板上市公司的方式,设立了海外分支机构申银万国(香港),即如今的申万宏源(香港)的前身。但不论是A股上市,抑或是香港子公司在H股上市,目前的融资能力并不能满足其境内外业务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寻求融资途径来补充资本金,成为申万宏源等券商当前的重要任务。

无独有偶,2019年1月3日,兴业证券控股子公司兴证国际正式从港交所创业板转至主板上市,成为内资在港券商第5家主板上市公司。据悉,兴证国际2012年在港开业,2016年经过重组后在港交所创业板上市,是首例在香港联交所分拆挂牌上市的内资证券公司。兴业证券董事长杨华辉在转板上市仪式上指出,作为兴业证券集团海外业务总部和集团公司国际化的综合平台,兴证国际将坚持立足香港、辐射全球,致力于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中资海外证券金融集团。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重资本业务在券商业务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尤其是国内市场竞争日渐加剧,越来越多的券商开始寻求海外市场开拓,资本金规模正越来越成为券商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于是一方面,中小券商集中冲击A股,仅2018年一年就有华西证券、南京证券、中信建投、天风证券、长城证券五家券商完成上市;另一方面,早已完成A股上市,甚至A+H股上市的头部券商们,正在寻找包括子公司上市、定增等在内的新融资途径。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2018年共有3家上市券商完成再融资,分别是申万宏源证券、长江证券和华泰证券,总融资额超过312亿元;截至目前,尚有海通证券的200亿元、广发证券的150亿元、国信证券的150亿元,共计3个规模超百亿的券商定增方案等待落地。值得注意的是,各家机构对再融资资金的主要运用方向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将增资子公司(尤其是境外子公司)。如国信证券表示,定增完成后拟对国信香港增资9亿元,主要用于补充经纪业务资本金,支持“一带一路”相关债券和股本融资项目承销的资本金,扩大保证金业务规模及信息系统建设投入等方面。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