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牌消费金融公司2019年成绩单近日陆续放榜,行业持续分化。头部平台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中银消费等地位依然难撼,净利润实现不同程度增长;而个别平台波动较大,如华融消费金融从盈利再度回至亏损状态。
与此同时,不断有新的玩家进入。建设银行在近期该行业绩发布会上确认,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是战略上的安排,已筹划了一段时间。这意味着,消费金融牌照未来可能进一步扩容。截至目前,已有24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开业。
业绩持续分化
消费金融主要是指面向个人发放无抵押信贷款,用于购买产品及服务消费。尽管行业整体增速出现一定程度的趋缓,但2019年绝大部分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仍保持业绩正增长。从头部平台来看,除了中银消费金融,其他几家公司的营收和净利均实现双增长。
比如,最先披露财务数据的招联消费金融公司,2019年实现营收107.40亿元,同比增长超50%,净利润14.66亿元,同比增长近17%,截至2019年末的资产规模已超过900亿元;重庆银行旗下的马上消费金融公司,2019年实现营收89.99亿元,同比增长9.22%,净利润8.53亿元,同比增长6.49%;中国银行旗下的中银消费金融公司,去年实现净利润6.59亿元,增长约17.89%,但营收却同比减少14.71%至43.15亿元。
业绩同比增幅最大的,是长银消费金融。2019年实现营收7.12亿元,同比增长565%,净利润2.1亿元,同比增长1809%。该公司2016年开业,2018年即扭亏为盈,2019年便完成6亿元的增资。
业绩波动较大的,则是华融消费金融公司。据其股东合肥百货发布的财报数据估算,华融消费金融2019年亏损近2亿元。该公司曾在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盈利。
记者发现,尽管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背景不同,但回溯近几年的发展轨迹来看,基本呈现出以下规律:公司一般在开业2年至3年后便扭亏为盈,业绩猛增,而后增速回落,回至自然状态。比如,招联、中银、马上等消费金融机构,都有过十分惊人的增长期,特别是2017年出现过业绩集体式井喷。
资产质量也是衡量消费金融机构发展情况的一个核心数据。由于数据不全,尚不清楚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整体资产质量情况。但从个别公司数据来看,不良率似有抬头趋势。如招联金融截至2018年末的不良贷款率为1.93%,到2019年6月末时已升至2.08%。
又一家大行入局
2020年是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发展的第10个年头,市场环境日趋成熟。尽管因疫情冲击,消费金融行业今年开局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但并不妨碍巨头们接连入局。
建设银行高管在近期公司2019年业绩发布会上证实,该行正申请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这个事情不是从近期才开始,建行已筹划了一段时间。”建行副行长纪志宏说,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转向内需主导,消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作用日渐明显,虽然短期消费受到影响,但是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消费领域的潜力很大,特别是随着消费结构性升级,消费信贷的长期前景广阔。
建行在个人消费信贷领域尝到过“甜头”。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该行个人消费贷款为1926.52亿元,增幅156.74%,新增居同业第一。不过,到2018年末时,该行个人消费贷款规模虽然超过2000亿元,但增速降至个位数;到2019年末,该行个人消费贷款为1895.88亿元,较上年减少205.37亿元,降幅9.77%。
纪志宏表示,目前,大型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占比偏低,建行将会继续在这些方面加强探索,扩大消费金融覆盖的范围,更好地贴近民生消费、升级消费的需求。
可见,消费金融仍有巨大的潜力。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2019年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报告》预计,我国消费金融市场仍会有5年以上的高速成长期,表内消费金融占总信贷规模有可能突破25%。
在此之前,平安集团、光大银行、小米集团已获批筹建消费金融公司。银行、产业和互联网,是目前消费金融行业竞争格局中的主要派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