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香港5月13日电(记者李滨彬)疫情以来,香港本地券商遭到重创。记者了解到,从2020年初至5月13日香港本地已有包括华星证券、永发证券在内的16间券商停止营业。近年来部分互联网券商的零佣金模式本就压缩了中小券商的生存空间,而如今所有券商类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都受到了冲击。此外,投行业务骤减,目前尽职调查、实地考察等工作仍难以进行,预计第二季香港新股市场仍将处于停滞状态。
香港经济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压力。2020年首季经济按年负增长8.9%,是有纪录以来最差的季度。未来的发展路径仍存变数。带动经济的三个主要动力:贸易、投资和消费均严重失速。进入第二季,情况仍未许乐观。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为全球资本市场带来巨大波动。香港作为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和自由的资本市场,其金融市场容易受到内地及主要海外市场的波动影响,市场调整的风险不容低估。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从业人员多达26万人,香港金融业占香港本地GDP的19%。疫情对香港本地券商有哪些冲击,哪些业务遭到重创,今年业务前景如何,寒冬中如何突围?记者展开了调查。
券商类金融机构经纪及保证金融资产业务空间压缩
香港券商行业一向竞争激烈,近年来部分互联网券商的零佣金模式更进一步压缩中小券商的生存空间。自2019年年中以来,受多方面负面因素叠加影响,投资者情绪疲弱,中小券商单靠本土市场无法撑起业务。
记者从港交所查询发现,从2020年初至5月13日香港本地已有包括华星证券、永发证券在内的16间券商停止营业。而2019年全年有22家券商停止营业,2018年则只有7家停止营业。交银国际预测全年会有超过30间结业。2019年香港所有证券交易商及证券保证金融资人的净盈利总额为252亿港元,较2018年下降34%。4月港股虽然每日成交过千亿,但受惠的主要是大型券商,散户参与比例实际没有提高。
香港耀才证券作为一家本地大型券商,在香港运营近30年,2010年在香港主板上市,香港营业点达16个,拥有客户近338000户,管理客户资产亦近500亿港元。
香港耀才证券客户以散户为主,香港证券业监管要求证券交易需电话录音,故很多工作人员不能在家办公,公司将中环总办事处的一半员工,分散至九龙备用办公室继续提供正常的客户服务,避免过于聚集。
耀才证券行政总监许绎彬告诉记者,香港因较早受到社会问题所影响,经济已经大伤元气,目前再受疫情所侵,香港经济前景何时复元,确实难以推测。再者,香港较小规模亦没有上市背景的券商,由于资本有限,在新的证监法规下,过往的融资业务,受到限制,融资利息收入大减,而佣金收入根本并非主要收入,仅可糊口。
“这类券商因规模小,没有在港上市,在经济低迷的情况,投资者对它欠缺信心,投资者也会优先选择在港较具规模及在港上市的券商,所以他们根本难以吸纳新的客源;在租金人工高企,及收入大幅减少甚至会亏损的情况下,宁愿选择结业,都不愿再做下去。”许绎彬说。
交银国际董事长、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永远名誉会长谭岳衡对记者表示,虽然良性竞争和适度监管长期来看有助于行业和市场的结构调整,但该调整需要在市场顺境中完成,而不宜在市场崩塌时大规模剧烈消灭。当然中小券商自身也应积极进行转型,拓宽融资渠道,顺应市场,否则在竞争中被淘汰或被收购也不失为市场合意的选择结果。
券商类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受到冲击
对于资产管理业务,短期内香港二级市场股债价格急剧下跌,一方面导致基金专户的估值出现较大程度回撤,不仅抹平2019年至2020年2月份的正收益,部分基金专户已跌破净值,另一方面对于有杠杆成分的基金专户,会因补仓困难而需解掉杠杆或强制平仓,或资产被迫低价卖出,或消耗掉基金专户中储备流动性,导致基金专户丧失主动管理能力,只能被动等待市场反弹。如果在此期间,遇到相对大额的赎回,情况可能更加严峻。在此情况下,能保持现有资产管理规模已属不易,扩大资管规模更显步履维艰。
谭岳衡认为,长期来看,中资券商在资产管理的资产端、负债端以及产品端均有较大提升空间,资产端方面在另类资产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投资以及投研能力等方面仍有瓶颈,负债端方面,仍未与财富管理业务、公司业务一站式解决方案等环节有效打通,产品端方面,产品的丰富程度和产品的管理能力尚待提高。
疫情已经影响投行业务 并可能对全年新股市场拖累
2020年一季度香港IPO集资额同比下降31%,录得141亿港元,交易所收到的IPO申请数量同比下降16%。考虑到零售及消费行业受重创,部分公司难以执行上市计划,德勤将全年IPO集资的金额从2200亿港元至2500亿港元下调30%到1600亿港元至2200亿港元。
记者了解到,香港并购活动也开始减慢,第一季度与香港有关的并购活动总额为206亿美元,较2019年第一季度下降21.8%,为2013年以来最低。预计第二季香港新股市场仍将处于停滞状态,因两地疫情原因,目前尽职调查、实地考察等工作仍难以进行,许多重要会议及路演安排皆停摆。
市场热切关注的中概股如京东、网易等回港预期,因美股现价下跌也可能受到影响。面对市场情况,券商和投行应加强整体规划,考虑摆脱单纯依赖IPO业务的瓶颈,更多的投入ECM和DCM承销业务的发展,同时拓展高端并购和机构业务。利用原有资源及对中国内地客户、市场的理解和决策,深耕行业和区域,在同质化的竞争中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打造精品化投行,可能是在寒冬中突围而出的方法。
许绎彬说,尽管现行香港的确疹数字不断下跌,但始终仍未露出解决的暏光;全球经济预测更是不敢想象,香港经济预期未来数年也会出现赤字,失业率更会高企,所以对香港资本市场的影响,可能会比2008年金融海啸,2003年非典及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更为严重。
疫情下券商可从三方面突围
首先,扩大流动性支持渠道和手段,提升券商抗风险能力。
本次危机最大的特征是流动性枯竭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香港券商类金融机构尤其是中资券商总资产规模和资本金规模普遍不高,流动性融资工具本身比较有限,一般是通过银行贷款方式进行融资,不像内地券商有非常便利的发债渠道,也能通过标准的银行间质押式回购等方式融资。
而中资券商在流动性出现危机时可用的备用流动性手段更为有限,可能有些机构只能依靠母公司提供融资或注资等方式渡过难关。建议从行业层面探索流动性救济体系,例如证监会除了监管职能外是否能够做行业互助基金等探索工作,同时出台政策鼓励银行扩大向券商融资或提供流动性支持,鼓励大型券商扩大向中小券商融资,防止个别券商流动性紧张而引发的系统性危机。
其次,扩大业务类型和领域,防范单一资产类别导致的“集中度风险”。
中资券商应继续推动经纪业务向财富业务转型等多元化进程,例如可以利用这次美元债下跌、越来越多境内投资者希望投资中资美元债为契机,积极为境内QDII资金提供对接服务;另外港股经过此轮下跌,大家普遍认为投资价值已经浮现,近日南向资金增多就是一个例子,可以借此提升相关业务收入,在互联互通浪潮中寻找更多机会。
此外,如果现在的市场行情持续一段时间,未来可能有一些好的并购机会,可以作为业务发展短板的补充。历史上看次贷危机以及欧债危机,为国内公司进入原本门槛较高的国际金融市场提供了契机。这次危机可能也是券商的机会,前提是券商能健康地活下去。
谭岳衡认为,金融服务行业呈现出去中介化、费率下降、竞争同质化的趋势,传统持牌业务竞争愈加激烈,在这个背景下,交银国际实行资产业务和持牌业务平衡发展、协同推进的经营模式。
谭岳衡说,一方面,资产业务既是目的也是手段,通过结构化融资的投入、固定收益的投资、新经济动能转化成股权的投资,公司能够从此类产品退出中获得直接的收益;另一方面,通过此类资产配置,能够从中反向挖掘一些其他业务的项目机会,例如资产业务可以反向推动投行牌照业务发展。
“交银国际该模式经过两年的探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公司业务结构、收入结构均都得到进一步优化,投融资中新经济的比重、传统业务中新动能的比重、持牌业务中高附加值业务的比重均逐步得到增长,初步形成了较好的协同发展的态势。”谭岳衡说。
第三,修炼内功,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
本次市场动荡对各家机构的资产负债表进行了真实的“压力测试”和演练,而真金不怕火炼,是否能够在市场剧变时进行及时有效应对,则取决于是否已有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中资券商还是要继续修炼内功,从制度、工具以及人才等方面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做好在较长一段时期应对高波动、低收益市场情况的准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