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 医疗保健

应接尽接!中国加快构筑全人群新冠免疫屏障

新华社,北京
2021-04-02 09:29

已收藏




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题:应接尽接!中国加快构筑全人群新冠免疫屏障

新华社记者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1982.1万剂次。这一数据,较前一日增加了513.1万剂次。

自3月24日中国启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日报制"以来,每日新增接种均超300万剂次。这表明,中国各类人群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正安全、有序开展,从高风险、重点人群梯次向普通人群推进,免疫屏障在加速构建。

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街道居民王铭臣在3月17日接种了第一针疫苗。由于平时上班很忙,王铭臣之前一直抽不出时间去接种,但近期海淀区各街镇陆续增设疫苗接种夜场服务,方便了像他这样的上班族。

在北京市大兴区林校路街道罗奇营社区,74岁的居民刘玉芬乘坐街道安排的大巴车,前往接种点接种疫苗。与她同车的还有20多位街坊邻居,他们中年纪最大的79岁,最小的60岁。

考虑到60周岁以上居民自行前往接种点不方便,街道出资安排了大巴车,由社区统计接种意愿,凑够一定人数就发车。

如同北京一般,按照中国政府确定的"应接尽接、梯次推进、突出重点、保障安全"原则,中国各地推出了多种举措,方便适龄人群接种。

上海市通过移动预防接种车、接种方舱等设施方便不同人群开展接种。就在日前,一辆移动预防接种车开进了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临港园区,为附近企业员工提供"上门接种"服务。

这一接种车内有2个固定接种单元,每个接种单元配有1个桌旁冰箱,另设1个储存冰箱,疫苗总储存量达1200剂左右。车上还配有紧急临床救治区域和设备,可用于简单的急救处理。

在西部的重庆市,其首个大型疫苗临时接种点3月26日在九龙坡区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正式启用。这个临时接种点由体育场通道改建而成,单日可完成5000剂次以上接种,进一步提升了接种能力。

国家卫健委还向部分省份派出工作组,支持和指导当地开展疫苗接种工作。

目前,已有5款疫苗在中国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其他技术路线的疫苗随着研发进展,也会陆续上市。

3月29日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明确,疫苗的适用对象为18周岁及以上人群。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中国现阶段主要接种人群是18至59岁人群和有需要且身体健康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

下一步,中国将结合疫苗在大规模人群中的使用效果,积极稳妥地推进60岁及以上人群和慢性病患者的疫苗接种工作。

同时,北京、上海也全面启动了外籍人士的疫苗接种。如果参加了医保,外籍人士也能享受免费接种的待遇。

"接种疫苗的过程非常专业,接种前会有专业的医生询问身体情况,告知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等;接种后会被安排在留观点等候30分钟,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来自法国、居住在上海的伟书杰说。他和太太第一时间预约成功,成为首批完成国产疫苗接种的在沪外籍人士。

随着接种人群的普及,相关疫苗生产企业满负荷组织生产。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公司去年8月投入第一条疫苗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5亿剂;今年2月,已完成第二条生产线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年生产能力提高到10亿剂以上。

"目前我们正在加快建设新的疫苗生产线,预计今年上半年能实现年产能20亿剂。"科兴公司品牌与公共关系总监刘沛诚说。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分别在北京和武汉建成的灭活疫苗高等级生物安全生产车间,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查和认证后,已投入规模化生产,预计今年产能可达到10亿剂以上。

目前,中国生物仍在积极扩大产能,全力保障疫苗供应。通过持续扩充产能,未来年产能有望达到30亿剂。

到3月下旬,中国的疫苗日产量已提升至500万剂左右。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表示,疫苗质量安全始终是第一位,要摆在生产供应工作的首要位置。要严格落实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大规模放量下疫苗质量的安全稳定。

国药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疫苗在阿联酋、巴林、玻利维亚、塞舌尔获批注册上市,已在全球范围内4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接种或紧急使用,疫苗的技术安全性、防护有效性、人群普适性、产能可及性、储运便捷性等,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认可。

"接种的人越多,建立的免疫屏障越牢固;接种得越快,越早一天形成免疫屏障。"王华庆说。(记者强力静、罗鑫、林苗苗、侠克、杨迪、袁全、王默玲、黄安琪、吴燕霞)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