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 原料

目标定位"再造亿亩良田"--2020年中国"海水稻"研究取得进展

新华社,长沙
2020-12-17 09:28

已收藏



新华社长沙12月17日电(记者周勉 张玉洁)中国正力图利用数亿亩的盐碱地发展"海水稻"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在不久的将来,那些之前看起来"用处不大"的盐碱地或将成为"再造良田"。

挖掘盐碱地的潜能对于中国来说意义重大。国家统计局12月上旬发布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全年粮食产量为13390亿斤,比2019年增加113亿斤。与此同时,耕地"非粮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今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强调充分认识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性紧迫性,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博士艾智勇表示,截至目前,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三亚崖州总部科研基地共取得三个方面的成果,一是耐盐先锋品种"超优千号"15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508.4公斤;二是从94个供试品种中鉴定筛选出6个耐盐苗头品种;三是全生育期规模化耐盐鉴定技术体系取得初步成功,并通过专家现场评议。

今年,经国家水稻品种审定专家委员会评审,首批共计4个耐盐碱水稻品种通过品种初审。品种获取审定证书后,将为耐盐碱水稻大规模生产种植提供了可靠的品种保障,并在全国各类型盐碱地合作平台进行示范推广。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耐盐碱水稻育种首席科学家李新奇说,今年,在黑龙江大庆示范基地,种植耐盐碱水稻品种"绥粳18"的测产结果折合亩产达460公斤;在内蒙古兴安盟耐盐碱水稻试验基地,耐盐碱水稻平均亩产达533.95公斤;在新疆喀什地区岳普湖县试种的80亩海水稻实测产量为每亩549.63公斤,这标志着耐盐碱水稻在南疆试种取得初步成功。

不久前,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海水稻"团队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合作,在江苏南通如东县栟茶方凌垦区试验种植的耐盐碱水稻先锋组合"超优千号",经专家实测,平均亩产量达到802.9公斤,创下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

同样在今年,袁隆平院士又提出了耐盐碱水稻种植十万亩,改造盐碱地百万亩,储备可改造土地千万亩的"十百千"工程,并在全国10个地点启动了总计10万亩片盐碱地稻作改良和种植示范,示范种植面积是去年的五倍。

今年9月25日以来,多地共10万亩"海水稻"陆续测产,新疆喀什、宁夏石嘴山、黑龙江铁力、山东东营、山东潍坊、山东青岛等地测评亩产均超千斤。

同时,各地也在探索以"海水稻"为核心的农产品深加工终端产业链应用。今年,在山东潍坊市寒亭区,"海水稻"三产融合产业园区将建设加工中心、展示中心、大数据溯源中心,打造集种植、加工、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推动当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袁隆平认为,"海水稻"对中国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十分重要,尤其在当前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提升了人们粮食安全的信心。中国通过提高单产和扩大种植面积,完全能保障粮食自给,不会出现"粮荒"。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