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 房地产

棚户区改造:"三笔账"折射巨变

北京
2015-10-15 09:04

已收藏


民生乃国之根本,安居乃民之所盼。 贯穿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全面启动、加速了棚户区改造工程,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可谓前所未有。经过近五年的持续推进,这项被称为"重中之重"的工程也交出了三份沉甸甸的"账单"。

 一举多得的"经济账"

我国大规模启动棚改以来,财政资金不断向棚改倾斜。2014年,我国住房保障支出超过2500亿元,2015年,中央新增投资505亿元,支持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等。 不仅如此,"十二五"期间,财税、金融等优惠全面支持棚改,包括多举措筹集资金、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在内的新模式在棚改中探索推行,让棚改步伐不断加快,规模也在增加。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适度增加棚改规模,能够发挥拉动内需、促进投资、去除存量商品住房、稳定房地产市场的积极作用。 多策并举之下,自2010年到2014年底,我国累计改造棚户区约2100万户,其中2013年至2014年改造各类棚户区820万套,是改造力度较大的时期。2015年,我国棚户区改造任务为580万套,目前已开工78%。

为民谋利的"民生账"

"以前住的都是平房,一眼望去都是煤灰土道,现在住进了楼房,环境好、卫生也好,住着也温馨。"通过棚改,黑龙江省讷河市居民刘淑英一家终于住进了新居,开启了新生活。 对百姓而言,住房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在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棚户区之一--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北梁棚户区,随着越来越多的原棚户区居民乔迁新居,一户住三四代人、平均400多人共用一处旱厕已成为历史。

如今的北梁高楼林立,各种小区配套不断完善,这里的居民可谓彻底换了天地。 棚改是解决群众住房困难的重要渠道,始终坚持质量是重中之重。随着棚改把城中村、城市危房改造纳入范围,千万普通百姓住进了新居,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实现"忧居"变"宜居"。

社会发展的"公平账"

棚户区,是历史的欠账,也是城市的伤疤。 同一座城市,一边高楼大厦,一边是棚户连片,大批的农民工从农村进入城市,如果住在棚户区,限制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镇化进程,也限制着社会公平和谐发展。 棚改提速推进,让相当一部分普通百姓住房条件大为改善,生活、精神面貌甚至命运也随之改变。棚改也在不断创造新的就业与工作岗位,让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新机遇。 正如一些专家所说,棚改居民中,老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中低收入群体占比较高,棚改让他们解除了后顾之忧。

同时,棚改也有助于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社会公平和谐,让居民"家里敞亮,心里也敞亮了"。 国家统计局在8月发布了《城镇棚户区改造群众满意度调查报告》,在这份涉及全国20个省份的报告中,七成以上群众满意和基本满意改造政策落实情况。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开工建设3600万套各类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2011年至2014年,我国已开工3230万套,其中棚改1590万套、保障房1640万套,加上今年的740万套,将达到3970万套。 住建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完成3600万套目标任务已成定局,我们对此有信心。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