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 公用事业

新能源供电侧需求爆发 储能产业全面升温

中国证券网
2020-09-25 10:14

已收藏


“年初时,我还担心今年是个‘小寒冬’,结果却来了个大反弹。我们公司今年的营收,比去年至少要翻一倍!”9月24日下午,浙江德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孟炜对上证报记者说。

  当天,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联合200余家机构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在深圳召开,来自行业主管机构、科研单位、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系统集成商、金融机构等不同领域的1600余人参会。

  行业迎来大爆发

  “来了这么多人,你就知道这个行业现在有多么火爆!”主办方的一位负责人说。

  比亚迪来了,宁德时代来了,国轩高科来了,亿纬锂能来了,平高集团来了,科华恒盛来了,科陆电子来了,正泰集团来了,特变电工来了……据上证报记者梳理,200多家机构中,上市公司数量超过30家,还有部分属于上市公司子公司,如浙江德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大股东就是德创环保。

  “今年业务太多了,大家都看到了机会。”一位参会的企业代表说。

  据了解,业务量的暴增来源于新能源发电侧的需求大增,即配置了储能设备的新能源电站,相对更容易获得上网机会。作为一种电力调节的灵活性资源,储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可再生能源消纳矛盾,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政策方面,截至目前,已有10多个省份出台了鼓励可再生能源配置储能的政策。

  “2018年,电网侧储能曾有一波大爆发,现在新能源电站侧打开了另一个突破口。”前述企业代表介绍。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总工程师彭才德在致辞中表示,储能本质上是一种能量的时间、空间转移秩序,是维持电力系统实时平衡的灵活性资源。受资源和发电特性影响,新能源发电稳定性不强,可调、可控性较弱,高比例的新能源发展必将引发电力系统对于储能长期、持续的需求。

  储能产业近年来一直在快速增长。据行业协会统计,2019年,全球电池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为9.52GWh,当年新增投运电池储能规模是2.89GWh。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新兴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1831MWh,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3.9%。

  一批上市公司深度布局

  “储能作为能源转型的核心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市场需求正在进一步扩大!”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说,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提高能效以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发展,电力系统、储能系统不断向智慧化、智能化、高效、清洁方向的转变,以及储能技术的进步,储能已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与规划中。

  今年5月,国家能源局科技司成立能效和储能处,进一步加快推进储能技术推广应用。另据媒体报道,虚拟电厂有望写入“十四五”规划。

  据券商研究报告,从发电侧来估算,储能的市场规模有百亿级;从电网侧来估算,储能市场规模有千亿级;如果从用户侧来估算,市场将达到万亿级。

  面对如此巨大的蛋糕,一批上市公司早已进行了深度布局。比亚迪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尹韶文介绍,公司从2008年开始进行储能的技术和产品研发,目前已经在美国、英国等21个国家交付了储能项目。储能产品化成为新趋势,公司今年推出了电网级储能产品“BYD Cube T28”,明年还会推出基于刀片电池的BYD Cube K36,大幅降低项目的整体成本。

  平高集团总经理程利民介绍,储能作为下一代能源革命的支撑技术,将为我国能源转型、能源的安全供给提供重要战略支撑。平高集团已承接1GWh的电池储能项目,在电池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储能系统、移动储能系统的研发和制造方面完成布局,具备为客户提供储能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

  亿纬锂能子公司——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陈翔介绍,立足于先进的电芯技术,公司从2015年开始涉足储能领域,除了电力储能,在通讯储能和家用储能两个市场都有不错的斩获。

  科华恒盛新能源事业部总工程师曹建提出,2020年中国储能市场的规模化应用从电网侧转向可再生能源并网,预计将有GW级的储能项目投运。据CNESA数据,科华恒盛在2018年至2019年中国新增电化学储能装机中位居前二。

  南都电源子公司——南都能源互联网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建华认为,未来5年,储能市场规模可能实现百亿到千亿的跨越。南都电源的储能电站累计装机总量将近2GWh,今年到现在已接近300MWh。

  科陆电子副总裁兼储能事业部总经理周新华介绍,公司已有11年的储能经验,投运项目累计超过1GWh,在电源侧有15个项目,在电网侧及新能源配套大于850MWh。

  特变电工全资子公司特变电工西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此次携带自主研发的1500V/1500kWh储能变流器参会。公司微电网产品线总经理黄浪介绍,和去年相比,公司今年业务也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