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债券

​中资美元债发行创新高 今年料将继续火爆

中国财富网
2018-01-11 14:27

已收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彭博终端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中资美元债发行2177只,累计发行金额为315,637,718,000(约315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上半年发行总额为138,695,464,000(约1387亿)美元,下半年发行总额为176,942,254,000(约1770亿)美元。全年发行额最高为邮储银行在9月27日发行的72.5亿美元的境外非累积永续优先股PSBC 4.5% Perp,接近监管部门批准的规模上限(500亿人民币等值、约合76亿美元),创造了亚洲美元债史上最大单笔发行记录。全面票息最高为中国优通在6月27日发行的400万美元、票息为11%、于2019年到期的担保票据。

从行业类别看,金融行业类企业在发行只数和金额上都堪称绝对主力,发行只数为1923只,发行金额总额为214,179,118,000(约2142亿)美元,其次为政策性银行发行的政府类债券,发行只数为119只,发行金额总额为19,842,300,000(约198亿)美元。

2017年以来中资美元债新闻不断,2017年10月26日,财政部在香港发行20亿美元无评级主权债5年期10亿美元,10年期10亿美元,获约220亿美元认购。其中5年期收益率为2.196%(票面利率2.125%);10年期收益率为2.687%(票面利率2.625%),为2004年后财政部时隔十三年首次重启发行以美元计价的主权债券。而在非银类企业发行境外债券方面,阿里巴巴在11月30日宣布发行70亿美元、期限分别为5.5年、10年、20年、30年和40年五类债券,创全年亚洲非银企业发行的最大单笔债券记录。

中资美元债发行火热

中资美元债发行的火热行情带动了整个亚洲债券市场,据摩根大通数据显示,2017年中资企业发行的美元债占亚洲债券市场美元债整体规模的65%,而近日华尔街日报援引分析人士统计数据称,亚洲公司和政府(除日本外)2017年的美元债发行规模创出历史新高3,339亿美元,这一热潮主要受中国推动。

据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到的多位市场人士表示,在2017年国内债券市场利率上行、人民币汇率企稳的大背景下,中资企业迫于国内融资压力而开拓海外融资市场、寻求境外发债,而今年预计在依然持续强监管、金融机构去杠杆的大背景之下,信用市场资金依然不会充裕,多位分析人士倾向认为2018年国内债券市场整体利率上行,2018年中资美元债发行料将继续火热。

1月4日,穆迪大中华区信用研究分析主管、副董事总经理钟汶权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介绍,前几年中资企业海外发债的动力不大,是因为国内流动性还比较充裕,而2017年非常明显的一点是,货币政策整体偏中性,对债券市场加强监管,金融机构去杠杆的政策方向比较明显。他预计国内发债成本比较高的现状在2018年不会改变。

2017年12月28日,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亦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境内融资压力增大会迫使中资企业在2018年继续加大开拓海外融资市场的力度。

2017年并非这一热潮的元年,中资美元债发行自2010年开始提速,2016年刷新历史记录,全年发行只数为1889只,总发行额1786.17亿美元,2017年的发行只数2177只、发行金额3156亿美元,可谓再创新高。

从2010年至今,中资美元债发行总体分为三个阶段,只在2015年811汇改至2016年初有所回落,2016年初以后升温持续至今。民生研究院海外组负责人张瑜在研报中指出,2010至2014年的首次大幅增长,源于当时海外美欧日三大央行推行宽松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呈现单边升值趋势,私人部门有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的套利配置动机。2015年8月至2016年初,由于汇改冲击有所回落。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进入贬值周期,前期私人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开始反向修正,资产外币化+负债本币化,提前偿还外债的存量减少与新增发债的增量减少同时使得境外债市场发展有所放缓。2016年至今汇率机制运行平稳,波动常态化之后,中资企业境外发债重新升温。

需注意综合融资成本

近年来监管不断为境外债发行简化流程,创造良好环境,2015年9月14日发改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进企业发行外债备案登记制管理改革的通知》(简称2044号文),从额度审批制改为向发改委备案登记制,简化了境内企业境外发债的备案登记程序及外债的发行条件,为中资美元债的发行节约了时间成本。加之前述境内融资压力增大、发行美元债的融资成本整体上低于国内等因素,中资发行人近年来对于美元债兴致勃勃。

钟汶权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亦表示,监管层对于中资企业在海外发债持相对积极的态度,从发改委最新公布的企业境外发债备案登记名单看,以前一般是大型央企、国企,民营企业很少,这次发改委通过的名单里包括了央企、地方国企和甚至比较小的地方民营企业。他预计,今年发改委美元债备案额度整体把控不会少于去年,资本项开放是大的政策目标。

但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从发行人角度而言,虽然具备以上利好因素,但发行人资质不同,发债成本亦不相同,此外还需要考虑汇兑损益风险带来综合融资成本增加。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彭博数据显示,仅就城投这一类别而言,利率分化也很明显。2017年全年发行的总共28只美元债中,票面利率最高为7.25%,是青海省投资集团(标普评级:BB-,大公香港评级:BB)在2017年发行的首笔3年期美元债,而最低纪录者为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公司(惠誉:A+),其在9月17日发行7亿美元票息为2.75%的3年期债券,为迄今为止中国地方国企在境外债券资本市场上最窄3年期发行利差。

另外除了需要考虑票息成本之外,还要考虑汇兑损益风险。一些国企对资金需求迫切,当项目进行过半,资金面较紧,对成本的敏感性相较于商业企业要低。如果全额做套期保值的话(注:以对冲汇率、利率不利变动导致发行成本加大的风险),成本亦会再度拉高。

“一般成本(在票面利率基础上)还要加3%至4%。比如一只票面利率4%的债券发出来,最后以人民币计价的话总成本可能在8%、9%。很多企业对成本,特别是把汇率损益风险计入成本的敏感性较低。其实2016年有很多民营企业因为考虑到这个情况就不发美元债了,因为2016年是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最厉害的一年。” 钟汶权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解释道,他提醒企业发行境外债券时要考虑到综合融资成本。

流动性及兑付能力是关键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中资发行的美元债多在中国香港、新加坡、伦敦三地交易所上市,一般多以Reg S注册非公开发行,只在美国之外销售,面对美国以外的境外投资者,不需要根据《美国证券法》(U.S. Securities Act)登记,发行成本、速度均比较便捷,而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属于公开发行方式,条件较为严格。发行人路演也多集中在这三地,许多投资机构总部集中设在新加坡,加之新加坡交易所对于发行成本而言较为优惠,成为许多发行人的“应许之地”。

在路演中,境外投资者最关心什么?核心诉求点都集中于企业还本付息的能力。以上饶城投为例,该公司在2017年12月19日发行三年期美元债,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在中国香港、新加坡两地路演。上饶城投总经理李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介绍,路演中投资者最关心的要点还是集中于企业在未来三年的经营状况及未来对还本付息的保障力度。

早前坊间一度质疑中资美元债在国际市场的流动性,特别是2016年城投大批出海时,市场一度怀疑这些资质参差不齐、国内投资者都未必叫得上名字的城投能否获得境外投资者的青睐,有些公司发行债券时甚至为无国际评级发行,如2017年沈阳和平国资、黔南东升发展发行的一年期无评级美元债。

对此,钟汶权在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很多中资买方机构在境外设立的分公司常被归为境外投资者,而严格意义上的境外投资者在统计上不好划分。从一般逻辑来看,没评级的债券风险溢价较高,流动性也会较差。投资人买没评级的债券受到的限制会更多。有的投资人在买中资美元债的同时,还在买该公司的境内债券,所以对公司的基本面已经有一些了解;还有一部分投资者买美元债时主要是看好美元的升值空间,所以就没有考虑那么多评级因素。相比之下,国际投资者比较看重债券的流动性,因为比较看重交易机会;而很多境内投资者倾向于持有到期,对流动性就不那么看重。

境内外投资者的区别不仅于此。中国银行伦敦交易中心分析师丁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进一步分析,中资买方肯定称不上美元债市场的大买家,一只债如果总体流动性表现好,一般而言是受到了境外投资者的青睐。境内外投资者买债的思路并不完全相同,比如境外投资者对发行人是SOE(国企)就并不“感冒”,还是要看债券本身的安全性(即还本付息能力)和流动性,对收益率的要求也不会降低。即使是在国内知名的央企国企,如果是第一次在海外发行债券的话,国际投资者也未必买账,而倾向于观察其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后再做判断。 “建议(发行人在境外)多发几笔,让投资者熟悉你。”他笑着说。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