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机构资金涌向消费股。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居民收入增长以及消费升级加速,如果消费端足够强劲,“量价双升”则有望形成双赢,并带动上市公司业绩提升。
公募基金对消费股的配置,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市场弱势震荡之际,一批大消费的优质个股如贵州茅台、索菲亚、老板电器等迭创新高,但仍有资深基金经理认为,目前还不是“撤退”的时候,消费股投资已经进入新时代,需要长期战略性配置。
基金大手笔加仓消费股
拥有成本转嫁能力的下游消费龙头,在过去一个月受到市场热捧,抗通胀投资主线下第一波上涨的主力部队集中于食品饮料、家用电器行业的白马股。
招商证券的分析师感慨:“最近被问到最多的两个问题:怎么看消费股?是不是该减仓了?”这两个问题,一方面反映了消费股受到青睐的程度,另一方面随着一批消费股强势崛起,市场也呈现出日益蔓延的忧虑情绪。
一家私募基金人士表示,周期股的超额收益或已经结束,因此已经提前将仓位向消费品进行了切换。
机构集中加仓消费股也顺应了大趋势。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人均GDP已超过5万元人民币,从中长期来看,这个阶段资本市场一定会逐渐呈现两头崛起的局面:一头消费,一头科技。
事实上,自2016年开始,公募基金就开启了一轮大的风格切换,对业绩和估值逐渐看重,对并购和“故事”逐渐抛弃。
据招商证券统计,到2016年四季度,重仓股中消费股占比已达23.2%,历史最高峰是2011年四季度的30%。从最新的数据来看,过去4周偏股基金平均净值涨跌幅对可选消费相关度已经接近100%,这意味着,公募基金对消费股的配置,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去年下半年以来,不少大消费行业出现了明显的提价趋势,白酒、中药材、调味品等大消费行业的龙头上市公司更是连续提价。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增长以及消费升级加速,如果消费端足够强劲,“量价双升”则有望形成双赢,并带动上市公司业绩提升。
值得长期战略性配置
有券商分析师感慨,机构对于消费股“不是重仓就是在重仓的路上”,那么对于消费股的交易是不是到了拥挤的程度?
沪上一位绩优基金经理认为,对于消费股的配置是基于长期战略的。其逻辑在于,第一,参考美国、日本经验,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后将进入消费提速期,中国正迈向这道门槛;其二,预期政策支持力度会加强;第三,CPI上涨初期是消费股投资的最佳窗口期。
六禾投资投研团队认为,此轮消费复苏的原因在于,房价高位震荡带来的财富效应和稳定预期、海外消费回流、政府加强转移支付和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三大主要因素。在其看来,大额房产支出对可选消费存在挤出效应,2016年10月后中央出台系列措施抑制房价,可选消费环比增长亮眼。2015年起奢侈品牌调整全球定价策略,叠加汇率贬值、关税调整,海内外价差的急剧缩窄促使消费回流中国内地。对于低收入者,政府不断加强转移支付力度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缩小贫富差距,从而提升整体边际消费倾向。
此外,从价格敏感到品质敏感是本轮消费升级的核心趋势。六禾投资投研团队研究了日本历史上消费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1912-1941年的必须消费普及阶段、1945-1974年的可选消费普及阶段、1975-2004年的品牌化阶段以及2005年以来的无品牌化阶段。在其看来,中国消费目前正处于当年日本的第二到第三阶段,基于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和代际差异,中国消费正呈现出从价格敏感到品质敏感的趋势。
随着大消费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进入品牌溢价的投资阶段,基金经理认为,消费升级以及品质化、品牌化的大逻辑值得长期跟踪,看好白酒、调味品、家电、中药OTC、景区等行业。
公募基金对消费股的配置,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市场弱势震荡之际,一批大消费的优质个股如贵州茅台、索菲亚、老板电器等迭创新高,但仍有资深基金经理认为,目前还不是“撤退”的时候,消费股投资已经进入新时代,需要长期战略性配置。
基金大手笔加仓消费股
拥有成本转嫁能力的下游消费龙头,在过去一个月受到市场热捧,抗通胀投资主线下第一波上涨的主力部队集中于食品饮料、家用电器行业的白马股。
招商证券的分析师感慨:“最近被问到最多的两个问题:怎么看消费股?是不是该减仓了?”这两个问题,一方面反映了消费股受到青睐的程度,另一方面随着一批消费股强势崛起,市场也呈现出日益蔓延的忧虑情绪。
一家私募基金人士表示,周期股的超额收益或已经结束,因此已经提前将仓位向消费品进行了切换。
机构集中加仓消费股也顺应了大趋势。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人均GDP已超过5万元人民币,从中长期来看,这个阶段资本市场一定会逐渐呈现两头崛起的局面:一头消费,一头科技。
事实上,自2016年开始,公募基金就开启了一轮大的风格切换,对业绩和估值逐渐看重,对并购和“故事”逐渐抛弃。
据招商证券统计,到2016年四季度,重仓股中消费股占比已达23.2%,历史最高峰是2011年四季度的30%。从最新的数据来看,过去4周偏股基金平均净值涨跌幅对可选消费相关度已经接近100%,这意味着,公募基金对消费股的配置,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去年下半年以来,不少大消费行业出现了明显的提价趋势,白酒、中药材、调味品等大消费行业的龙头上市公司更是连续提价。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增长以及消费升级加速,如果消费端足够强劲,“量价双升”则有望形成双赢,并带动上市公司业绩提升。
值得长期战略性配置
有券商分析师感慨,机构对于消费股“不是重仓就是在重仓的路上”,那么对于消费股的交易是不是到了拥挤的程度?
沪上一位绩优基金经理认为,对于消费股的配置是基于长期战略的。其逻辑在于,第一,参考美国、日本经验,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后将进入消费提速期,中国正迈向这道门槛;其二,预期政策支持力度会加强;第三,CPI上涨初期是消费股投资的最佳窗口期。
六禾投资投研团队认为,此轮消费复苏的原因在于,房价高位震荡带来的财富效应和稳定预期、海外消费回流、政府加强转移支付和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三大主要因素。在其看来,大额房产支出对可选消费存在挤出效应,2016年10月后中央出台系列措施抑制房价,可选消费环比增长亮眼。2015年起奢侈品牌调整全球定价策略,叠加汇率贬值、关税调整,海内外价差的急剧缩窄促使消费回流中国内地。对于低收入者,政府不断加强转移支付力度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缩小贫富差距,从而提升整体边际消费倾向。
此外,从价格敏感到品质敏感是本轮消费升级的核心趋势。六禾投资投研团队研究了日本历史上消费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1912-1941年的必须消费普及阶段、1945-1974年的可选消费普及阶段、1975-2004年的品牌化阶段以及2005年以来的无品牌化阶段。在其看来,中国消费目前正处于当年日本的第二到第三阶段,基于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和代际差异,中国消费正呈现出从价格敏感到品质敏感的趋势。
随着大消费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进入品牌溢价的投资阶段,基金经理认为,消费升级以及品质化、品牌化的大逻辑值得长期跟踪,看好白酒、调味品、家电、中药OTC、景区等行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