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股东清仓式减持、断崖式减持屡屡发生,其中不乏一些对市场造成恶劣影响的股东减持个案。产业资本大规模减持不但会令股市承压,危害股市长远健康发展,也会使经济面临“失血”风险。为遏制这一乱象,证监会正制定相应规则,欲清除“吃相难看”的大股东减持行为。
身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代表着上市公司的形象,代表着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凝聚力,大股东所持股份保持稳定,被认为是上市公司经营稳定的重要标志。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以利为先,不顾市场规则,无视市场秩序,总想着“赚一票就走”,罔顾公司员工及投资者的期待与重托。
实际上,股份转让是上市公司股东的基本权利,只要合法合规,及时准确地履行了信息披露责任,不滥用控制地位和信息优势侵害中小股东合法权益,并无可指责之处。但是实际情况却是一些上市公司股东违规减持频频发生,有的在未预先披露减持计划的情况下进行减持;有的在减持股份达到5%时未及时信息披露;有的在公司业绩预告、业绩快报、定期财务报告等敏感窗口期违规减持,还有的甚至通过高送转、概念炒作等配合大股东套利减持,各类违规减持行为花样百出。以山东墨龙“违规减持+业绩变脸”事件为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上市公司年度业绩预告从首次披露到修正的过程,竟成为大股东借机减持的“套路”。
要严格控制大股东肆意减持股份,真正有效遏制大股东随意减持的行为,必须从研究、分析、切断大股东减持的各种“利益链”上下功夫,彻底改变形成大股东违规、肆意减持的环境和条件。
一方面,可实行更加严格的交易申报、信息披露及减持数量要求,以减少大股东减持对二级市场的冲击;另一方面,针对一些大宗交易减持量较大或对二级市场股价构成较大影响的限售股减持行为要求实施更透明的信息披露,堵住大股东肆意减持的“后门”。此外,还应大幅提高对大股东违规减持的处罚标准,对那些敢于触碰内幕交易、信披违规、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红线和底线的大股东减持行为从严查处,以震慑企图触碰监管红线者,对全市场起到警示作用。
当前,规范大股东违规、恶意减持已迫在眉睫,市场呼唤相关规则能够尽快出台,以确保股市健康发展。与此同时,还需继续培育市场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让大股东减持更加理性,让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更有信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