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第一天,证监会第十七届发行审核委员会共审核3家企业首发申请,2家通过审核,1家被否决。10月最后一天,共审核6家企业的IPO申请,2家通过审核,3家被否决,1家暂缓表决。公开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新一届发审委审核通过率为64%。而今年前10个月IPO审核的通过率为80%。业内人士指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鼓励创新创业是资本市场越来越重要的功能。金融监管将进一步加强,IPO审核将持续从严,从而令优秀企业脱颖而出,防止不良企业鱼目混珠,从而保护投资者,优化市场生态。
严控公司质量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今年以来证监会已审核430家企业的首发申请,344家获通过,19家暂缓表决,8家取消审核,59家未通过;IPO审核通过率为80%,比2016年同期下降逾11个百分点;去年前10个月的通过率为91.57%。
截至10月31日,新一届发审委共审核25家企业首发申请。其中,16家企业通过审核,占比64%;6家被否,否决率为24%;3家暂缓表决,占比12%。
“在IPO常态化的背景下,严把上市公司的准入是常态化能持续的基本保证。”中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袁绪亚表示,IPO申请过会率下降,审核从严,这一态势给市场强烈信号:质量把握是发审委的重要职责。严格把握上市公司质量和入口的高标准,将从源头上为证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这是市场、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共同目标。
“近期新股发行审核的通过率有所降低,尽管监管部门没有对发行标准作出明确的调整,但新一届发审委在实际审核中可能执行得更严格。”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从规范资本市场角度考虑,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正在成为监管部门更为关注的目标和投资者更重视的期待,加强对新发行公司的质量把关符合这一目标和期待。从资本市场融资的实际情况考虑,不允许个别企业弄虚作假、以次充好,浪费宝贵的发行资源。
信披质量是要害
“新股发审尺度趋紧,资本市场准入把关从严。发审委关注应收账款等具体财务细节,分析股权变更等重要问题,对于企业不规范行为进行审慎判断。”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负责人田利辉认为,当前新股发审工作的审核重点主要在于是否造假和是否合规,对于企业的公司治理、信息披露、股权变更、财务数据、募资使用、关联交易、盈利前景和运行规范等进行核查。
从今年被否企业受到的询问来看,潘向东指出,财务数据、持续盈利能力和规范运作这三个方面问题频发。企业的财务数据是不是真的?企业有没有能力抵抗利润下滑的风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不存在违规行为?这些问题受到关注。
潘向东表示,企业IPO申请要顺利通过审核,实现上市融资,归根结底需要让发审委认同、让投资者确信这是一家“真公司”、“好公司”、“守规矩的公司”。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不能靠粉饰,更不能靠造假,而应真诚地展示自身真实的特质和潜力,同时积极改进过去不够完善、不够规范的方面,取得谅解,赢得信任。
袁绪亚指出,从新一届发审委否决的6家公司IPO申请来看,不是业绩和经营规模的问题,而是公司内控、财务基础和商业的合理性问题。例如,证监会公布的审核结果显示,一家公司销售收入的会计确认与申报材料出现严重不一致。
“从目前被否的企业情况来看,主要问题是信息披露完整性不够,或者真实性不足,这些原因导致IPO申请受挫的比例非常高。”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现在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已从过去对一家公司投资价值高低、好坏的判断等实质性审核,逐渐转向对拟IPO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审核,也就是对信息真实性的审核。
田利辉指出,被否企业需要练好内功,增强核心竞争力,严格规范公司治理,而不要奢望能够通过愚弄资本市场获利。发行上市的过程就是公开透明的过程,要经得起发审委和市场的检验。
发审料持续从严
“新股发行审核的标准未必会提高,但对细节的关注可能越来越到位,对弄虚作假的排查力度必然越来越大。”潘向东强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鼓励创新创业,是未来资本市场越来越重要的功能,审核目的是把假企业、坏企业、不守规矩的企业挡在资本市场大门之外,对急需融资、质地优良的企业给予更多理解和便利,所以审核的大趋势应该是提高审核效率、明辨良莠。
田利辉认为,金融监管会进一步加强,IPO审核会进一步趋严,从而让优秀企业脱颖而出,防止不良企业鱼目混珠,从而保护投资者,提升市场质量。
袁绪亚表示,审核趋严可以从审核结果看出来,被否企业增多固然是审核严格的表现,但发审委坚持既定标准和准则,同时督促中介机构严格按照IPO流程,质控并进,将真正好的公司推向市场。此外,严格坚持统一审核标准和条件也意味着新股发审持续趋严。
董登新认为,未来不论主板、中小板,还是创业板的IPO审核,发审委对拟上市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等具体内容和形式的审核将越来越严格。
证监会此前集中公布35家终止审查及18家未通过发审会的IPO企业情况时强调,今后将继续定期公布终止审查和未通过发审会的IPO企业名单及审核中关注的主要问题,持续提高发行监管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贯彻落实“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的工作要求,督促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归位尽责,提高首发企业申报质量,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维护经济金融安全,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发展不断提供源头活水。
严控公司质量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今年以来证监会已审核430家企业的首发申请,344家获通过,19家暂缓表决,8家取消审核,59家未通过;IPO审核通过率为80%,比2016年同期下降逾11个百分点;去年前10个月的通过率为91.57%。
截至10月31日,新一届发审委共审核25家企业首发申请。其中,16家企业通过审核,占比64%;6家被否,否决率为24%;3家暂缓表决,占比12%。
“在IPO常态化的背景下,严把上市公司的准入是常态化能持续的基本保证。”中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袁绪亚表示,IPO申请过会率下降,审核从严,这一态势给市场强烈信号:质量把握是发审委的重要职责。严格把握上市公司质量和入口的高标准,将从源头上为证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这是市场、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共同目标。
“近期新股发行审核的通过率有所降低,尽管监管部门没有对发行标准作出明确的调整,但新一届发审委在实际审核中可能执行得更严格。”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从规范资本市场角度考虑,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正在成为监管部门更为关注的目标和投资者更重视的期待,加强对新发行公司的质量把关符合这一目标和期待。从资本市场融资的实际情况考虑,不允许个别企业弄虚作假、以次充好,浪费宝贵的发行资源。
信披质量是要害
“新股发审尺度趋紧,资本市场准入把关从严。发审委关注应收账款等具体财务细节,分析股权变更等重要问题,对于企业不规范行为进行审慎判断。”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负责人田利辉认为,当前新股发审工作的审核重点主要在于是否造假和是否合规,对于企业的公司治理、信息披露、股权变更、财务数据、募资使用、关联交易、盈利前景和运行规范等进行核查。
从今年被否企业受到的询问来看,潘向东指出,财务数据、持续盈利能力和规范运作这三个方面问题频发。企业的财务数据是不是真的?企业有没有能力抵抗利润下滑的风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不存在违规行为?这些问题受到关注。
潘向东表示,企业IPO申请要顺利通过审核,实现上市融资,归根结底需要让发审委认同、让投资者确信这是一家“真公司”、“好公司”、“守规矩的公司”。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不能靠粉饰,更不能靠造假,而应真诚地展示自身真实的特质和潜力,同时积极改进过去不够完善、不够规范的方面,取得谅解,赢得信任。
袁绪亚指出,从新一届发审委否决的6家公司IPO申请来看,不是业绩和经营规模的问题,而是公司内控、财务基础和商业的合理性问题。例如,证监会公布的审核结果显示,一家公司销售收入的会计确认与申报材料出现严重不一致。
“从目前被否的企业情况来看,主要问题是信息披露完整性不够,或者真实性不足,这些原因导致IPO申请受挫的比例非常高。”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现在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已从过去对一家公司投资价值高低、好坏的判断等实质性审核,逐渐转向对拟IPO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审核,也就是对信息真实性的审核。
田利辉指出,被否企业需要练好内功,增强核心竞争力,严格规范公司治理,而不要奢望能够通过愚弄资本市场获利。发行上市的过程就是公开透明的过程,要经得起发审委和市场的检验。
发审料持续从严
“新股发行审核的标准未必会提高,但对细节的关注可能越来越到位,对弄虚作假的排查力度必然越来越大。”潘向东强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鼓励创新创业,是未来资本市场越来越重要的功能,审核目的是把假企业、坏企业、不守规矩的企业挡在资本市场大门之外,对急需融资、质地优良的企业给予更多理解和便利,所以审核的大趋势应该是提高审核效率、明辨良莠。
田利辉认为,金融监管会进一步加强,IPO审核会进一步趋严,从而让优秀企业脱颖而出,防止不良企业鱼目混珠,从而保护投资者,提升市场质量。
袁绪亚表示,审核趋严可以从审核结果看出来,被否企业增多固然是审核严格的表现,但发审委坚持既定标准和准则,同时督促中介机构严格按照IPO流程,质控并进,将真正好的公司推向市场。此外,严格坚持统一审核标准和条件也意味着新股发审持续趋严。
董登新认为,未来不论主板、中小板,还是创业板的IPO审核,发审委对拟上市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等具体内容和形式的审核将越来越严格。
证监会此前集中公布35家终止审查及18家未通过发审会的IPO企业情况时强调,今后将继续定期公布终止审查和未通过发审会的IPO企业名单及审核中关注的主要问题,持续提高发行监管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贯彻落实“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的工作要求,督促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归位尽责,提高首发企业申报质量,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维护经济金融安全,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发展不断提供源头活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