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线资金的进入,对于科创板健康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包括养老金投资机构和部分外资在内的长线资金正积极研究科创板的拟上市公司,拥抱科创板的投资机会。不过,这部分资金料等待科创板市场容量扩大、投资者情绪趋于平稳之后才会大量参与。
期待优质公司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社保、年金等资金,在科创板运行初期或偏谨慎。
“从经验来看,养老金管理机构等大型投资者会等到科创板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并运行平稳之后,才会考虑进场。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机构投资者本身资金体量较大。科创板市场运行初期,优质标的价格可能快速上涨,也容不下太大资金量。”一位长期管理养老金的基金经理认为,一开始机构态度会有分化,等到科创板市场具备一定规模且投资者情绪平稳之后,大型机构投资者料入场,挖掘长期投资标的。
一家大型机构养老金业务相关人士表示,“科创板运行初期,年金基金参与应会比较谨慎。不仅是科创板,我们对待创业板也是比较谨慎的。”还有养老金基金经理告诉记者,“我一般不分在哪里上市,还是要看公司本身的质地。”
长期来看,管理长线资金的基金经理期待科创板涌现优质公司。嘉实基金机构投资体系首席投资官郭杰表示,“二级市场投资者非常期待这样的投资机会。过去很多出色的科技公司在境外上市,使A股市场投资者减少了分享收益的机会。”他举例说,13年前,其管理的QFII产品可在香港市场以现在来看极低的估值买入腾讯,而这种投资机会是目前A股市场相对欠缺的。
“科创板实行注册制、市场询价、市场化退市制度,并且放松涨跌停板机制,这些都是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二级市场的理性投资。”郭杰说,投资者能否赚钱,最终取决于那些充满创造力的企业和企业家们。
新时代证券研究所投顾总监刘光桓分析,对标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不少科技类公司给长线资金带来了不菲的投资收益。因此,大型机构投资者对科创板公司的兴趣还是非常大的。
外资看重成长和现金流
由于投资理念较为成熟,部分外资机构也有望成为参与科创板的长线资金。
北方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2019年以来,海外资金对A股的态度完全转为积极。海外投资者态度转变,一是因为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时,中国坚定推进对外开放政策,这给海外投资者吃了定心丸;二是部分中国优秀公司已具备全球竞争力,海外投资者看到了中国的好标的;三是中国巨大的内需吸引海外投资者。我们在与QFII客户的接触中能明显感觉到他们态度的变化。”
不过,他表示,由于客户是主权基金等长期资金,这类资金对新生事物比较谨慎。“科创板公司‘小荷才露尖尖角’,市场热度很高,预计一开始估值会比较高。这类长线资金不会第一波冲进去。”
摩根资产管理环球市场策略师朱超平表示,外资机构对于在科技和创新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企业有浓厚兴趣,在当前外资集中持股的大盘蓝筹中,也可以找到这一类企业。参与科创板时,较大的外资机构可能仍然沿用其投资模型,综合考虑企业的基本面、成长性、公司治理等因素,从而做出投资决策。“我们了解到有投资者对于科创板有兴趣,但是在沪港通机制方面还需进一步明确的政策指引。”朱超平说。
曾任职于某QFII多年的六禾投资合伙人、基金经理曾生表示,科创板是新事物,QFII公司风控和合规的模板上没有相关规定。国外总部不会专门出台一个管理办法。但是,基金经理一定会把科创板的公司作为一般公司来研究,如果估值过高或交易量过小,则不能买入。
那什么样的科创板公司能获得QFII青睐?曾生表示,要兼顾发展前景、增长速度和现金流。
吸取创业板投资经验
一位QFII人士以创业板投资为对照表示,“创业板刚开板时,我们就跟踪了相关公司。创业板有100多家公司上市后,估值趋于合理。于是,我们在2013年至2014年就开始买入部分个股,持有了3年左右,在2015年高点时卖出,赚了3-4倍。”他表示,对于科创板,准备采取类似的打法。
Wind数据显示,2009年10月23日创业板开板之后,2009年末已有QFII重仓创业板股票;2010年底,10只创业板股票成为QFII重仓股。
谈及科创板的投资机会,私募人士以创业板为例指出,对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的实证研究显示,过去十年,28家里出现了一家十倍股,贡献了28家首批创业板公司中35%的市值涨幅;同时,也出现了跌幅达95%的垃圾股;老28家总市值平均涨幅为143.53%,明显跑赢上证50与沪深300,但它们的中位数涨幅只有14%,和美股75%的公司不创造投资价值、最优质的10%的企业贡献指数80%涨幅的情况基本一致。这对科创板的指导意义在于:一是不要单押个股;二是分散化、指数化投资是最优选择;三是不要因为指数和板块里75%的公司表现不好就对整个板块失去信心;四是指数的大部分涨幅是由少数的优质公司决定的,科创板的最终高度,同样是由最优秀的头部公司决定的。
期待优质公司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社保、年金等资金,在科创板运行初期或偏谨慎。
“从经验来看,养老金管理机构等大型投资者会等到科创板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并运行平稳之后,才会考虑进场。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机构投资者本身资金体量较大。科创板市场运行初期,优质标的价格可能快速上涨,也容不下太大资金量。”一位长期管理养老金的基金经理认为,一开始机构态度会有分化,等到科创板市场具备一定规模且投资者情绪平稳之后,大型机构投资者料入场,挖掘长期投资标的。
一家大型机构养老金业务相关人士表示,“科创板运行初期,年金基金参与应会比较谨慎。不仅是科创板,我们对待创业板也是比较谨慎的。”还有养老金基金经理告诉记者,“我一般不分在哪里上市,还是要看公司本身的质地。”
长期来看,管理长线资金的基金经理期待科创板涌现优质公司。嘉实基金机构投资体系首席投资官郭杰表示,“二级市场投资者非常期待这样的投资机会。过去很多出色的科技公司在境外上市,使A股市场投资者减少了分享收益的机会。”他举例说,13年前,其管理的QFII产品可在香港市场以现在来看极低的估值买入腾讯,而这种投资机会是目前A股市场相对欠缺的。
“科创板实行注册制、市场询价、市场化退市制度,并且放松涨跌停板机制,这些都是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二级市场的理性投资。”郭杰说,投资者能否赚钱,最终取决于那些充满创造力的企业和企业家们。
新时代证券研究所投顾总监刘光桓分析,对标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不少科技类公司给长线资金带来了不菲的投资收益。因此,大型机构投资者对科创板公司的兴趣还是非常大的。
外资看重成长和现金流
由于投资理念较为成熟,部分外资机构也有望成为参与科创板的长线资金。
北方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2019年以来,海外资金对A股的态度完全转为积极。海外投资者态度转变,一是因为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时,中国坚定推进对外开放政策,这给海外投资者吃了定心丸;二是部分中国优秀公司已具备全球竞争力,海外投资者看到了中国的好标的;三是中国巨大的内需吸引海外投资者。我们在与QFII客户的接触中能明显感觉到他们态度的变化。”
不过,他表示,由于客户是主权基金等长期资金,这类资金对新生事物比较谨慎。“科创板公司‘小荷才露尖尖角’,市场热度很高,预计一开始估值会比较高。这类长线资金不会第一波冲进去。”
摩根资产管理环球市场策略师朱超平表示,外资机构对于在科技和创新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企业有浓厚兴趣,在当前外资集中持股的大盘蓝筹中,也可以找到这一类企业。参与科创板时,较大的外资机构可能仍然沿用其投资模型,综合考虑企业的基本面、成长性、公司治理等因素,从而做出投资决策。“我们了解到有投资者对于科创板有兴趣,但是在沪港通机制方面还需进一步明确的政策指引。”朱超平说。
曾任职于某QFII多年的六禾投资合伙人、基金经理曾生表示,科创板是新事物,QFII公司风控和合规的模板上没有相关规定。国外总部不会专门出台一个管理办法。但是,基金经理一定会把科创板的公司作为一般公司来研究,如果估值过高或交易量过小,则不能买入。
那什么样的科创板公司能获得QFII青睐?曾生表示,要兼顾发展前景、增长速度和现金流。
吸取创业板投资经验
一位QFII人士以创业板投资为对照表示,“创业板刚开板时,我们就跟踪了相关公司。创业板有100多家公司上市后,估值趋于合理。于是,我们在2013年至2014年就开始买入部分个股,持有了3年左右,在2015年高点时卖出,赚了3-4倍。”他表示,对于科创板,准备采取类似的打法。
Wind数据显示,2009年10月23日创业板开板之后,2009年末已有QFII重仓创业板股票;2010年底,10只创业板股票成为QFII重仓股。
谈及科创板的投资机会,私募人士以创业板为例指出,对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的实证研究显示,过去十年,28家里出现了一家十倍股,贡献了28家首批创业板公司中35%的市值涨幅;同时,也出现了跌幅达95%的垃圾股;老28家总市值平均涨幅为143.53%,明显跑赢上证50与沪深300,但它们的中位数涨幅只有14%,和美股75%的公司不创造投资价值、最优质的10%的企业贡献指数80%涨幅的情况基本一致。这对科创板的指导意义在于:一是不要单押个股;二是分散化、指数化投资是最优选择;三是不要因为指数和板块里75%的公司表现不好就对整个板块失去信心;四是指数的大部分涨幅是由少数的优质公司决定的,科创板的最终高度,同样是由最优秀的头部公司决定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