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20日公布的两个数据,显示了新年伊始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第一个数据是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07万亿元; 第二个是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量,为3.34万亿元。两者均创下历史新高。
若说1月份“开门红”是季节性惯例,彼时信贷受疫情影响尚小,那2月份信贷投放则更值得关注。市场普遍预计,2月份信贷会有较为明显的回落,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随着逆周期调控持续发力,实体经济需求回升将带动融资重新回暖。
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高
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未变
“信贷和社融超出预期,对实体经济起到支撑作用。”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1月信贷增长之所以超出预期,一方面是各银行项目储备较为充足,年初信贷投放积极性较高;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各行各业基本进入春节假期,假期前的信贷投放规模已经奠定1月增量基础,因此疫情对1月的金融数据影响相对小。
细析贷款结构,1月份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增加1.66万亿元,占整个人民币贷款增量的49.7%。企业中长期贷款多用于实体项目建设。这也在一定程度证明,我国实体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对应的企业融资需求依然比较旺盛。
“很多项目都是去年年底就储备好的。”江苏一位城商行人士告诉记者,1月份其所在的分行也与当地资质较好的企业客户沟通进一步投放贷款的事宜。
温彬说,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口径,1月份企业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都多增了,说明在逆周期调控政策下,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增强。同时,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量高于短期贷款增量,说明金融机构按照监管要求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民企、制造业的中长期融资支持力度。
受信贷走暖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较多的影响,社会融资规模也达到5.07万亿元的历史峰值。数据显示,1月份政府债券净融资7613亿元,同比多5913亿元。
针对疫情紧急动员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针对事先储备的项目发放贷款,并非1月份信贷“故事”的全部。1月26日,银保监会发布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强化疫情防控金融支持,做好受困企业金融服务。
不少银行紧急启动信贷应急通道。据记者了解,农发行自1月27日启用信贷业务应急通道,截至1月30日已审批贷款12.63亿元,及时保证疫情防控企业的应急生产。其中,该行湖北分行首笔贷款4000万元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贷款调查、审查审议、贷款发放、资金支付流程。
监管部门同时要求,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鼓励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完善续贷政策安排、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战胜疫情灾害影响。
湖北新三友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垫资参与建设大别山(鄂东)区域医疗中心改造项目。记者了解到,其在农行流动资金借款500万元于2020年2月1日到期,由于医院改造工程投入较多,还款压力较大。农行湖北分行会同湖北黄冈分行专门部署,多层级多部门共同线上办公,三个小时内就规范完成全流程,为企业办理了展期。
逆周期调节力度增强
金融力挺复工复产
与1月份的“开门红”相比,受到疫情影响,部分企业延迟复工复产,2月份信贷投放情况并不乐观。交行金研中心预计,2月可能成为全年金融数据尤其是信贷和社融增速的低位。
“因为疫情影响,有几笔合同没有做成。本打算正月初十(2月3日)前放款,由于假期延后,没有办法出款。”某股份行基层人员说,由于不方便面签而未能及时放款的情况并不少见。
但是这样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交行金研中心认为,3月份之后如果疫情得到控制,各项金融数据可能从疫情的冲击中逐渐回升。在温彬看来,短期内信贷需求或有所回落,但供给不断发力,刺激信贷增长的因素不断增多。而且,随着疫情不断转好,实体经济需求回升将带动融资增加。
从大环境看,国家发改委2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复工复产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广东、江苏、上海等一些经济大省(市)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复工率超过50%,96家中央企业所属2万多户主要生产型子企业的开工率超过80%。
2月份以来,金融管理部门密集推出逆周期调节政策,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在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的同时,央行引导逆回购利率、MLF利率、LPR“三级降”,有效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银保监会2月15日发出通知,全力支持疫情防控企业扩大产能,全面服务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积极帮扶遇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加大春耕春种金融支持。
银行“头雁”也在积极落实。例如,针对受疫情影响、资金需求较大的小微企业,工行将信用贷款额度提升至最高1000万元,支持企业更快复工复产、扩大经营。
经济从疫情中恢复,还需金融信贷政策持续提供暖意。央行近日称,下一阶段要科学稳健把握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高质量发展,有效支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