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 区域

服务业或成长三角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

北京
2015-12-25 12:18

已收藏


作为中国服务业最为发达的城市群,长三角的服务业目前情况如何?未来又将走向何处?这将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先导性样本。

21世纪宏观研究院通过对江浙沪皖三省一市服务业近十年的数据梳理,以及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共计235家的服务业公司2015年三季度报进行分析,从纵横两个维度试图还原在经济转型中,长三角地区服务业的发展图谱,并希望由此发掘长三角未来的增长力。

通过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驱动力已经由工业驱动为主转变为工业和服务业共同驱动,其中上海经济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力明显转向为服务业。 2.长三角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通过规模效应或者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促进制造业发展。未来,两者将出现融合创新发展趋势。 3.从服务业上市公司数量上来看,长三角服务业的结构仍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占据主要地位,但亏损企业也集中"扎堆"在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社会服务业比重低,其中所属教育类仅有1家上市公司,所属卫生和社会工作有4家上市公司,说明教育、卫生和社会公共管理等社会服务业的市场化发展在长三角地区仍显不足,存在想象空间。 4.从目前的盈利情况来看,文化、环保等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卫生、环保、文化体育娱乐等上市公司中,超过90%的公司出现了盈利的正增长。

此外,三季度最赚钱的上市公司都集中在金融业,成为服务业中的"赚钱王"。就连信息服务中利润情况最好的同花顺和东方财富,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生产性服务业(银行、保险、房地产等)、流通性服务业(交通、通信、零售等)、消费性服务业(旅馆、餐饮、娱乐等)、社会服务业(教育、政府、邮政等)的划分标准,生产性服务业和流通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最为相关。

根据上述提到的服务业划分标准,21世纪宏观研究院对4地共计235家在沪深两地上市的服务业公司进行了分类分析,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服务业未来都将得到快速的发展。尽管大部分服务业上市公司总体利润情况好于制造业,但也已经出现了分化。

21世纪宏观研究院认为,随着人均GDP的不断增加,消费趋势将呈现生存性消费向发展性消费的转向,教育、医疗、养老、出版、旅游、环保等产业将迎来"风口"。特别是伴随着全面二孩政策逐步落地和人口老龄化加速,教育、医疗、养老等产业需求量会增加,应加大在这些产业方面的市场化布局。

目前,长三角的省份已经看到这些行业未来的增长力,在各省对"十三五"的定调中,服务经济已成长三角各省的"标配"。其中,浙江提出大力推进产业创新,明确了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万亿产业创新发展思路,着力培育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大产业。

江苏则在"十二五"重点发展了金融、现代物流、软件信息、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十三五"仍将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而上海则在"十三五"期间将智力密集、特色突出的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中心的重要载体。但值得注意的是,服务业占比近70%的上海,在"十三五"的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制造业比重力争保持25%左右,以避免产业"空心化"。这其实也为与制造业相互促进的生产性服务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