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上午,武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武汉市长万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通过突出打好“工业翻身仗”,武汉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预计2017年GDP达到1.34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8%。
万勇表示,2018年GDP增速目标拟设定为7.8%,同时“争取获批国家级长江新区,增强城市未来发展竞争力”。
争取长江新区获批
万勇称,2017年的工作亮点之一,是通过突出打好“工业翻身仗”,推动武汉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6年前后,武汉石油化工、钢铁及深加工、日用轻工、食品烟草等传统优势产业产值大幅下降,工业投资同比下降,增幅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靠后。
而在2017年,武汉工业经济强势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创36个月新高。
其中,新增千亿产业1个,百亿企业3户,东风本田成为首个千亿企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4户。工业投资增长12%以上,技改投资是上年的2.5倍;武汉天马六代线、上汽通用二期等271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成投产。
工业上的企稳回升,推动了武汉成功扭转本轮周期性下滑态势。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4万亿元左右,增长8%左右,同时这两项指标近三年来首次高于湖北全省的发展速度。
2017年,武汉市的多个主要经济数据均在全国处于优势地位。金融业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居中部城市首位。实际利用外资96.5 亿美元,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新增国家双创示范基地4 个,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
2017年武汉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00亿元以上,增长11%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6000亿元,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02.9亿元,增长1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快速增长。
万勇还表示,2018年“争取获批国家级长江新区,增强城市未来发展竞争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武汉市拟申报的国家级新区主要在武汉长江以北的地区,准备申报的区域面积约600平方公里,涵盖了武汉主要的空港、陆港、水港。
1月10日,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长江新区”这一规划的提出,推动武汉成为“世界亮点城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世界亮点城市”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在2017年初武汉市两会期间。彼时,武汉希望通过建设成为世界亮点城市,从“三镇时代”迈向“长江时代”,并提出“长江新城”规划。
叶青认为,“长江新区”和“长江新城”同属于一套规划体系,主要区别在于赋予的任务不同。新区概念是推动武汉建立一个国家级新区,而新城则主要是武汉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的项目实施主要承载地。
“校友经济”实现突破
叶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7年武汉市经济较此前几年有了较大的突破,突出表现为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在湖北省“双领先”。
2017年武汉着重招商引资、发展校友经济。叶青说,大量校友回汉投资,一方面是对过去在汉学习生活的情感回报,另一方面是看重武汉未来的投资潜力。
叶青认为,2017年武汉另一个亮点是大学生留汉就业安居方面也取得显著成绩,表明武汉的人才工作行之有效。
对于上述两方面,万勇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亦有所提及。
2017年,武汉市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签约金额2.58万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227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项目签约金额1.3万亿元,超过招商引资总额半数。此外,小米科技、科大讯飞等25家知名企业“第二总部”扎堆武汉。
万勇称,在2017年,“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创历史新高,30.1万名大学毕业生留汉,新增落户大学生14.2万人。
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始于2017年初,当时武汉市明确提出未来5年内要留住100万大学生创业就业,进而把武汉打造成“大学之城、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
2018年,武汉市将继续深化“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确保全年吸引大学生超过20万,并启动“海外科创人才来汉发展工程”,力争每年引进2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
同时,武汉还要持续推进“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举办海外和国内主要城市系列专场,吸引更多校友企业家、校友科技人才回汉发展,力争每年至少引进2名诺奖得主、20名外籍外地院士和一批商界领袖。
2018年,武汉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7.8%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全面完成湖北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