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转型再出发。
1月24日,天津代市长张国清在天津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是天津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生死攸关的一年。”
根据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定为:生产总值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新增就业48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左右,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其中,2018年天津经济增速目标创多年来最低。张国清表示,今年将加快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各项任务。着力在“破”“立”“降”上下工夫,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2017年天津市经济增速为3.6%,今年经济目标的确定表明天津市政府从过去追求高速增长到现在追求高质量发展,力争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型。
“生死攸关的一年”
根据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五年,天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其中,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9%和1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5%以上,节能减排降碳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2016年到2017年天津市经济增速出现明显下降,由9%下降到3.6%。
为此,1月3日召开的天津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对天津来说,2018年是抢抓历史性窗口期,闯关口、度关山,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生死攸关的一年。”
这次会议还提出,结构偏重偏旧、新动能增长点青黄不接、资源环境难以为继、计划经济观念根深蒂固长期困扰天津经济发展,“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生死关头。”
张国清在1月24日召开的天津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表示,天津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如思想解放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还不适应,“官本位”思想、计划经济思维、封建保守观念仍不同程度存在;动能转换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产业结构偏重偏旧,体制机制活力不够,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等。
1月11日召开的的滨海新区第三届人代会对外宣布,滨海新区GDP更改统计口径,由注册统计口径调整为在地统计口径,2016年GDP由原来的10002.31亿元,调整为6654亿元,降幅达1/3;2017年GDP预计为7000亿元。
陈耀认为,滨海新区调整GDP数据是一种进步,是一种理性回归,必将对全国其他新区或者城市产生重大影响。
在天津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表示,“必须从‘速度情结’‘换挡焦虑’中摆脱出来,从落后的发展理念中摆脱出来,从粗放的发展方式中摆脱出来,彻底甩掉单纯追求GDP增速包袱,下决心推动高质量发展。”
以开放倒逼改革
根据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围绕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着重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首先就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今年天津将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全年处置“僵尸企业”260户;持续深入去库存,盘活空置楼宇300万平方米、示范工业园区低效闲置土地1500亩等去产能工作扎实有效进行。
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上,天津市将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深入对接《中国制造2025》,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十大高端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滨海新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先进制造业比重提高到60%以上,继续实施新一轮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行动,累计6000家以上企业实现转型。
2018年,天津要着重抓好的工作还包括,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精准脱贫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体制机制改革、高水平双向开放。
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即推动创新发展的现代化天津建设取得突破性进;推动开放包容的现代化天津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天津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民主法治的现代化天津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文明幸福的现代化天津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此,天津要成为全国领先的创新型城市和产业创新中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保持全国前列。还要争创全国发展软环境最优地区,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能力显著增强,开放型经济优势更加突出,国际化程度提升到新水平。
陈耀指出,天津作为北方的制造业基地和老工业基地,其产业和交通优势并未充分释放出来,希望天津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机遇,实现新的突破。
目前,天津正在积极申报自由贸易港。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以国际视野和颠覆性思维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加大制度创新力度,积极争取新的试点政策。
陈耀认为,天津需要加大以开放倒逼改革的步伐,早日从自贸区升级到自由贸易港,分享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改革红利。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