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 贸易

吴晓灵说政治互信与优势互补助推中英金融合作

伦敦
2015-11-10 13:16

已收藏


中国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吴晓灵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金融合作会议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基于中英政治互信不断提升,市场优势方面存在互补,中英金融合作前景看好。

她表示,英国是最早承认中国的西方国家,英国的金融机构也一直致力于与中国开展合作。提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以后,英国是第一个表示要加入亚投行的西方大国,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产生了示范效应。

同时,英国非常注重法制建设和市场规则。无论是亚投行建设,还是中国金融改革,都需要增强法治精神和市场机制,中英合作既有政治上的互信,又有机制上的互补,因此金融合作前景看好。

在谈到中英金融监管合作的问题时,她说,监管当局应既要遵循金融的基本规则,又要尊重市场的创新精神,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同时在金融支持科技发展的问题上也存在类似问题,科技要求创新,但创新失败的概率很大,这和金融稳健经营的要求存在矛盾,需要在创新和稳健经营上找到平衡点。英国作为历史悠久的金融中心,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在谈到此次会议议题"亚欧金融互联新蓝图"时,她表示亚欧之间金融合作潜力巨大。亚洲和欧洲在贸易往来、相互投资上存在大量需求,基于此,金融的需求也会随之而来,亚欧金融合作前景相当广阔。因为如果缺少金融的服务和支持,贸易和投资也很难高效进行。

她说,各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得出教训,金融如果偏离对投资、贸易等实体经济活动的支持,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会酿成金融泡沫,反过来对实体经济造成伤害。因此必须让金融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 在回答受到各方关注的中国货币政策问题时,她说,目前中国的货币政策取向仍然是中性的,因为中国人民银行的中介目标并没有发生变化。

目前市场头寸和银行间流动性并不短缺,但企业投资意愿仍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提振市场投资的信心。但货币政策并不是万能的,最终的解决办法还是要通过市场出清,让没有效率的企业退出市场,消除过剩产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而不是进而依靠政策刺激。

她还谈到,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通过减税,让企业扩大盈利空间,进而更愿意投资;第二是做好社会保障的托底,让市场出清的企业职工能够有妥善安排。在这两个前提下,如果还是需要增加财政赤字,中国是存在余地和空间的。不过,目前更需重视的是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 在谈到国内颇受关注的互联网金融时,她谈到自己提出的"自金融"概念。

她说,互联网技术把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过程变得简单透明,很多人可以自主来决定自有资金运用,也有利于服务长尾客户,而这些人不被传统金融所覆盖。"自金融"的普惠性能够让所有人在有金融服务需求时,能以适当的价格、及时方便有尊严地获取金融服务。

不过,互联网企业介入到金融活动当中,必须遵守金融最基本的原则,在创新和稳健经营的平衡中,要守住红线,凡是涉及社会公众利益、有负外部性的活动,一定要对其进行监管,严格控制风险。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