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两难"交织 如何走好经济发展"平衡木"?--探问中国经济之二

北京
2015-10-16 16:58

已收藏


一边是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调结构"进入"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另一边则是经济运行中矛盾和风险显现,"稳增长"压力不容小觑。

进入新常态之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重"两难",交织出现、错综复杂,成为宏观调控和改革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面对发展中的问题,中国经济如何走好稳增长和促改革的"平衡木"?

经济运行"两难"交织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出现近四个月来首次回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结束跌幅持续加深势头,出口降幅逐月收窄……陆续出炉的经济指标数据显示,我国经济运行正在呈现缓中趋稳的积极变化。

"我国经济能够逆水行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分析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人均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差异较大,"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经济运行中的"两难"问题增多。

首当其冲的,是处理"稳增长"和"调结构"关系之难。从长远看,调结构能创造更新、更大、更高的需求,但从当前看意味着新旧经济动力转换,短时期会加大经济下行压力。 以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例,从经济长远发展看,我国需要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

然而,"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来说,当前我国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第二产业60%左右。"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剑锋引述数据分析说,此时过快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就有从经济快速发展向中等收入陷阱坠落的风险。

其次,是处理"保持适度流动性"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关系之难。一方面,金融和实体经济相辅相成,经济发展需要资金支持。当前,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比较突出,需要保持适度流动性。

另外,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多年积累的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地方政府等领域的债务风险有所上升,如果过度放松银根可能导致全社会杠杆率进一步提高,增加金融风险。

不容忽视的,还有处理"增加劳动者工资性收入"与"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关系之难。当前,劳动力供求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成本上升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向东南亚国家转移。

考验经济决策"平衡术"

"这些交织在一起的`两难`问题,考验着宏观调控的智慧与艺术。"王保安说。

从宏观背景看,中国经济的确到了不得不转型、不得不调结构的阶段,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的背景下,转变增长方式势在必行。

然而,调结构必然带来阵痛。从中国经济现实来看,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谈得上结构调整,要依靠稳增长为调结构创造良好宏观环境,为调结构争取必要时间和空间。

"这样的现实,迫切需要宏观调控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中寻求平衡,找出最佳结合点。"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分析说,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既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又要迈向中高端水平,这两者本身不矛盾,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关键是我们能否打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太极拳",做到刚柔相济,收放自如。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以简政放权、放宽准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市场力量倒逼企业转型;围绕稳增长、强实体、控风险,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加快推进七大类重大投资工程包建设和六大领域消费工程……政策措施开始产生效果。

难题依然很多。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看来,一是"房地产化"经济如何退出,让房地产真正成为释放居民消费需求的市场,而不是赚钱或投资的工具;二是如何保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避免国内资金外逃及人民币国际化受阻。

"要高度重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说,当前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保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综合平衡,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破解"两难"尤需用好改革利器

综观当前经济运行,无论是稳增长与调结构的"两难",还是流动性与防风险的"两难",归根到底都是发展中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最终要依靠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刚进入新常态时,人们更关心速度问题。几年下来,发现结构问题已成为最直接、最突出的问题,而过去只是当做深层次问题。"北京大学副校长、经济学家刘伟说,宏观调控只能为结构调整赢得时间,真正从根本上解决结构问题,要靠改革开放。

今年以来,从简政放权到创业创新,从"互联网+"到"中国制造2025",从价格改革到国企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市场活力、发展动力进一步激发释放。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我国改革正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任务繁重而艰巨,剩下的多是难啃的硬骨头。

"改革是培育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说,当前一些主要改革领域所遇到的阻力或风险,和宏观经济处于"三期叠加"交织在一起,使得改革所面临的挑战尤其艰巨。

王军认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考虑每项改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统筹安排各项改革的节奏、力度、先后顺序及其彼此间的配合。

"对经济具有扩张性的改革措施先行,对经济具有紧缩性的改革措施缓行,尽量减少和缓和改革对宏观经济的短期不利冲击。"王军说。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看来,要通过加快推进改革,构建结构调整的制度基础。一方面要破除阻碍各类资源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制度壁垒,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完善收入分配结构,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和公共服务供给,增强再次分配调节力度。

与此同时,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财税金融改革。李伟说,要更好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要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减税清费降负力度,不断提高实体经济的盈利水平。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