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为何西方开始拥抱“一带一路”?

新华丝路网
2019-06-24 13:47

已收藏


“一带一路”作为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体现了中国崛起后的天下担当。西方无力或无意像过去那样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希望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实现经济发展和规则制定,这就是为什么“一带一路”越做越大,西方阵营从持疑到拥护的原因。

事实胜于雄辩。尽管西方炒作债务陷阱、新殖民主义、环境破坏论、不透明等,污蔑抹黑“一带一路”,但无法阻挡“一带一路”的世界共鸣。与西方态度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非核心西方国家普遍欢迎“一带一路”,希望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截至目前,中国通过平等协商,已经同124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72个合作协议,同40多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产能合作,在35个国家推进建设了84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累计超过800亿美元,创造近20多万个就业岗位。这充分证明,“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是互利共赢的,得到了相关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欢迎。

“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西方内部在分化,有识之士纷纷呼吁不要错失东西大同、南北互鉴的历史机遇,这也可能是最后的机遇。于是,欧洲有22个国家(17个欧盟成员国、5个非欧盟成员国)跟中国政府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这还不包括中英“一带一路”投资规则备忘录、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等。

国内外比较关心的是“一带一路”为何重视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不赚钱,或短期内不赚钱,为何中国要投资外国的基础设施?

“一带一路”建设牵住了世界经济发展的牛鼻子。要致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要闪富,通网路,是中国脱贫致富经验的鲜明总结。基础设施先行,通过“八平一整”搞开发区,产业链跟上,投资贸易便利化谈判,形成欧亚大市场,并延伸到非洲、拉美地区,就是“一带一路”所折射的中国发展模式形象总结。

“一带一路”倡议刺激其他国家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如美日澳印的基建计划;欧盟推出的欧亚互联互通战略文件,即欧版“一带一路”;菲律宾的“大建特建”发展计划;澳大利亚也加大对巴布亚新几内亚基建投入⋯⋯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发展中国家目前每年基建投入约1万亿美元,但要想保持目前的经济增速和满足未来的需求,估计到2020年每年至少还需增加1万亿美元。到2030年,全球预计将需要57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按照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林毅夫教授的模型,发展中国家每增加1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将增加0.7美元的进口,其中0.35美元来自发达国家。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将增加发达国家的出口,为其创造结构性改革空间。

美战略家康纳在《超级版图》一书中提出,未来40年的基础设施投入将超过人类过去4000年。传统全球化中的关税减让,最多能推动世界经济增长5%,而新型全球化中的互联互通,将推动世界经济增长10%-15%。因此,“一带一路”给全球化提供更强劲动力,并推动改革传统全球化,朝开放、均衡、包容、普惠方向发展。麦肯锡咨询公司曾预测,如果硬件和软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些相关国家能够成功,到2050年,“一带一路”相关区域将为全球带来80%的GDP增量和30亿新中产阶层。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可以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以上。麦肯锡也对基础设施建设的乘数效应进行了估算,预计每1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可以创造3万到8万个就业岗位,新增25亿美元的GDP。

美国人秉承If can not beat you, then join you(如果不能打败对方,就加入之)理念,完全可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这样看来,“一带一路”进入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地区,进入美国的中西部地区,通过中美省州合作,吸引美国参与,都是值得期待的。按照林毅夫教授的模型,“一带一路”着眼于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入,这也将为美国出口、就业带来大量的机会。

“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项目标准、规则、资金、技术、人才是全球性的,美国企业、美国人和美元已经大量参与了“一带一路”建设,亚投行用的也是美元。因此,美国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事实上的参与国家。中国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并激发新的全球市场,实现全球化从部分全球化(partial globalization)到包容性全球化(inclusive globalization)的升级,会给美国带来更多新机遇。

西方认为中国推广“一带一路”输出模式,这是很大的误解。中国模式也可称为中国发展模式,是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结合,核心是“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既发挥好“看不见的手”,又发挥好“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创造和培育市场,最终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给那些市场经济未充分发展起来的国家走工业化道路,提供了全新的选择,解决了市场失灵、市场失位、市场失真这些西方鼓吹的自由市场经济所解决不了甚至不想解决的难题。比如,要致富,先修路。发展中国家自己没钱修路,也无法从国际市场融资修路,无法实现工业化,陷入恶性循环。中国通过开发性金融提供贷款,通过资产抵押和开发区建设,帮助他们修路,中国企业长期经营,实现双赢,这就是“一带一路”的普遍做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让七亿人脱贫,占联合国脱贫贡献的七成以上,证明中国方案是有效的。脱贫致富、消除贫富差距尤其是沿海与内陆地区的贫富差距,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这就是“一带一路”所要做的。

“一带一路”提出才不到六年时间,前期工作中国多担当了点,因为中国的国有企业在基建领域具有优势,西方企业参与不多,显得有些焦虑,这都可以理解。中国搞好八平一整,建设开发区,筑巢引凤,西方私人资本和私企一定纷至沓来,共同开发“一带一路”大市场。中国第一次担当提出这么宏大的倡议,西方有些怀疑也属正常,但是希望汲取美国政府的亚投行教训,不要在怀疑中国意图、能力、做法的观望中,失去合作的机遇。

“一带一路”是未来之路,只有参与才能影响其未来。美国是不会错过未来的。

(王义桅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6月11日中国金融新闻网)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