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一环,P2P网贷风险正加速出清。一段时间以来,监管频频发声,明确网贷整治“时间表”。据相关部门透露,专项整治工作可能会在年底基本结束。随着专项整治临近收官,地方正加速问题平台“大扫除”。《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获悉,目前已有江苏、湖北、重庆等近20个省市宣布取缔辖内全部网贷业务,尚未“清零”的网贷密集地区机构也在陆续退出中。与此同时,机构转型也在推进,一些平台正在申请网络小贷等相关牌照。但业内指出,监管部门对于机构转型非常谨慎,最终能成功转型的可能只是“凤毛麟角”。
专家表示,P2P网贷退出历史舞台已成为各方共识。当前,P2P网贷领域的风险重点在于存量风险化解。要实现风险出清,关键在于如何维护好存量债权,有效打击逃废债。同时,还须进一步明确监管框架,充分利用监管科技等手段,加快建设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
监管明确整治“时间表”
一段时间以来,监管部门频频发声,明确网贷整治“时间表”。
近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网贷平台监管经历了很痛苦的阶段,现在走到根本性的转折阶段,从最多时的五六千家到6月底只有29家在运营,专项整治工作可能年底就会基本结束,转入常规监管。此前,银保监会召开2020年年中工作座谈会,强调确保如期完成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实现风险出清。央行年初召开的2020年金融市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部署2020年重点工作中特别提到,彻底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建立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
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指出,当前,P2P网贷退出历史舞台已成为各方共识。“今年基本完成网贷专项整治,不仅意味着网贷机构要停止发新标,不能有新的业务增量,而且各地辖内平台要逐步退出,实现清零。”一家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对记者说。
记者获悉,实际上,当前地方网贷平台清退工作正在加速推进。近日,福建省发文指出已督促该省所有网贷机构停发新标,并要求所有网贷机构于今年内全部退出市场。任何机构未经许可不得开展P2P网贷业务。江苏省日前召开新闻通气会表示,全省216家法人P2P网贷机构已全部终止新增业务,实现了行业性的全面退出。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宣告全面取缔P2P网贷的省份数量已有19个。
而对于浙江、广东等尚未全面退出的P2P密集区域,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这些地方网贷机构也在陆续退出中,但由于机构较多,预计仍需要一定时间来化解和处理存量风险。
存量风险化解、机构转型挑战仍存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P2P网贷风险主要体现为存量债权的处置问题。要实现风险出清,关键在于如何维护好存量债权,有效打击逃废债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车宁表示,随着网贷领域发生系统性风险可能性降低,风险处置与化解的重心应该放在投资者保护上来。“目前由于经济环境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不论是个人借款者还是贷款企业都面临着资产质量下行压力,机构退出往往‘退而难清’,借款人趁机逃废债的情况也越发严重。”网贷之家联合创始人石鹏峰说。
近段时间以来,各地陆续出台多项措施整治网贷逃废债问题。济南市日前发布通告称,市公安局、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联合开展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专项行动。深圳建立了网贷“老赖”的三级公示制度,被纳入网贷“老赖”的机构名单将报送至央行征信中心。“目前出借人的资金还有8000多亿没回收,只要有一线希望,会配合公安等部门追查清收,最大程度上偿还出资。”郭树清说。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行业清退,机构转型工作也在同步推进中。近日,江西省网贷整治办召开机构拟转型工作推进会,对平台拟转型网络小贷方案的可行性等进行分析研判和具体指导。厦门地方金融局日前发布公告,同意两家P2P网贷机构向小贷公司转型。
不过,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指出,整体来看,最终能成功转型的机构可能只是“凤毛麟角”。上述地方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对记者表示,在实际操作中,地方监管部门对于机构转型非常谨慎,如机构申请设立小贷公司,往往需要注册资本能够覆盖平台的借贷余额。“对于一些小平台还好,可以通过自身资金买断债权后慢慢处置,但是大平台涉及资金量大、出借人数多,需要稳妥有序的消化,而不能一蹴而就。”北京地区某网贷机构从业者对记者表示。
加快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
专家表示,随着网贷风险的加速出清,下一步,在继续加大存量压降力度,最大限度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的同时,还需总结网贷风险整治相关经验,进一步加快建设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真正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
车宁表示,长效机制可以从技术和制度两头入手。在技术方面,下一步,需要完善风险监测等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打通数据壁垒,从根本上遏制信息不对称风险和监管套利。制度方面,重点完善金融与其他部门间的议事协调机制、完善中央与地方间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提升监管效能。
石鹏峰表示,从互联网金融行业长远健康稳健发展角度出发,应该充分利用监管科技,建立更加及时有效的监管手段。同时应该明确监管框架,稳定市场对监管的预期,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市场化力量帮助建立更加高效的监管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尽早介入干预。
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指出,下一步,互利网金融监管需要在防范风险和促进创新之间寻找平衡。具体来说,可以有序推进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试点,创新项目入盒测试,对相关风险真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