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 科技

中国利用"熊脸"识别技术助力野生大熊猫保护

新华社,兰州
2022-01-04 10:27

已收藏



新华社兰州1月4日电(记者张文静)中国积极构建更加智慧化的野生大熊猫监测系统,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其生活状况,为制定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全方位保护这一珍贵物种。监测系统中的"熊脸"识别技术已记录并回传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影像200余次。

记者从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白水江分局了解到,2019年,白水江分局构建了大熊猫栖息地空间数据动态监测系统,对白水江园区全覆盖监测,通过"人工监测+智慧监测"多种手段并用,了解野生大熊猫生活状况。

截至目前,白水江园区完成了14套野生大熊猫空间视频监测体系,形成87条监测线路,有约260台野外布设常规红外相机、40台野外布设自动回传数据红外相机。

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白水江分局局长刘兴明介绍,监测系统中的一大亮点是野生动物应用上了"AI识别"技术,通过借助海量存档照片训练机器识别精确度。"我们也称其为`熊脸`识别技术。这个技术对大熊猫识别率可以达到98%,对于其他动物的有效识别率也能达到80%以上。"

记者了解到,"熊脸"识别技术与常规红外相机最大区别在于它能够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动态监测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物种识别技术等自动识别出现在镜头前的各种野生动物,并发出警报,让技术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以实时监测到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基础数据,实现自然资源本底的更新、分析和统计功能。

截至目前,"熊脸"识别技术已记录并回传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影像200余次。同时常规红外相机也多次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捕捉到了大熊猫母子同框的画面,仅2021年就拍摄到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照片2896张,视频总时长3218秒。这说明白水江园区生态环境良好,大熊猫种群结构稳定,种群数量呈逐步上升趋势。

刘兴明告诉记者,大熊猫栖息地空间数据动态监测系统运行两年多以来,已拍摄到了大熊猫母子同框、大熊猫进食、大熊猫打架争夺配偶、大熊猫睡觉等画面。包括"熊脸"识别技术等在内的多种监测手段为白水江园区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动态监测、野生动物活动范围调查等提供了数字化和智慧化的技术保障,有效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提高了管理效率。

刘兴明表示,技术人员通过监控系统分析并掌握了大熊猫种群、健康、求偶、干扰等情况,并借助画面观察到栖息地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等的动态变化。

"这为我们了解野生大熊猫的生活状况以及制定保护策略提供了科学数据。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对人为干扰、访客活动等进行了全方位实时监测。"刘兴明说,"这种`看得见野生动物、管得住人`的系统,对于面积大、环境复杂、监管难度大的区域至关重要,提高了风险早期预警能力,助力野生动物保护变得更加系统、科学、精细和智慧。"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