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 公用事业

高原小山村告别"水比油贵"历史

新华社,西宁
2021-01-06 08:18

已收藏



新华社西宁1月6日电(记者顾玲、白玛央措)5个绿色塑料桶整齐摆放在墙角,虽然如今已没有了用处,但藏族青年才旦还是舍不得扔掉。曾经的来玉村"水比油贵",如今村民们倚靠黄河吃水不愁,下山取水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过去的来玉村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尖扎滩乡,平均海拔超过3100米,自然条件恶劣,村民生产以半农半牧业为主。过去,全村79户331人中,有34户126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崎岖的山路左盘右绕,山上云雾缭绕,翻过最后一个垭口,终于见到了坐落在山顶的来玉村。"2017年5月11日,扶贫第一书记李玉栋初到来玉村,满眼是萧瑟贫困的景象。

来玉村地处山顶坡地,村里唯一的泉眼却在山脚下,吃水是最大的问题。"村民每天早上4点多就得背着木桶去山下取水,后来想了办法,从半山腰不定期利用电机抽水蓄水,可一到冬天,水结成冰就不能取水了。"李玉栋说。

"那时候一头毛驴能驮两大桶水,下山两小时,上山时间更长。遇到大雨就麻烦了,驴和人在土泥路上都摔得四仰八叉,水桶在地上到处乱滚。"才旦描述着场景,笑中带着泪花。

村内严重缺水、入村道路地势险峻、养殖业趋于饱和……面对种种生存挑战、生态困境,来玉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难以为继,整村易地扶贫搬迁之路呼之欲出。

2018年,为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际,按照"山上问题山下解决"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思路,尖扎县政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了来玉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将村民们从不适宜发展的浅脑山地区,搬迁至生存条件、发展空间相对较好的黄河岸边。

2019年1月7日,来玉村搬迁点彩旗飘扬,鞭炮声声,99户农牧民兴高采烈地搬进黄河畔的新居。"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可我70岁的母亲还是舍不得用,她总害怕过几天就没水了。"才旦的妻子却吉捧着几件洗好的衣裳,院里的洗衣机发出轰隆隆的声响。

来玉村搬迁下山告别苦水,村民们的好日子更是有了"源头活水"。记者采访这一天,20多名村民正在扶贫车间热火朝天地赶制新衣。"扶贫车间里有老师教我们缝制衣服,我们用自己买的布料,一边学习,一边给家里人做藏服。"村民周毛加觉得,只要有一技之长就不怕返贫。

从服装加工公司到乡村旅游民宿;从光伏产业到采摘产业,来玉村依托黄河风景、气候、海拔、区位等优势,积极发展后续产业。

2020年,尖扎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300万元,实施了来玉村休闲步道广场、景观广场、阳光沙滩、垂钓平台、采摘区等项目。"打造黄河民宿第一村是我们的目标,发展旅游扶贫走出就业增收的新路子。"尖扎县副县长海洋说。

"搬下来后,高速公路就在旁边,年轻人出去打工方便多了。"25岁的才华杰和妻子在湖南一家电子厂打工,每月有5000多元工资。"等来玉村的民宿旅游发展起来,我们就能在家门口打工了。"

漫步在来玉村的阳光沙滩,几只野鸭结伴在河中游,用来接待游客的灵秀楼拔地而起……来玉村未来的崭新面貌仿佛就在眼前。

"国家政策这么好,低保、公益性岗位等补助都享受到了,现在到了我们脱贫的时候,以后再有更好的政策,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一起享受,一起让乡村旅游把家乡建设得更美丽。"才旦家的民宿木屋已经建好,木工们正忙着打制藏式家具。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