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 产业

印度建筑市场的挑战及相关建议

新华丝路网
2018-11-14 10:59

Already collect


印度
自然资源丰富,国内市场规模大,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全球经济成长最快的新兴经济体和世界十大经济体之一。印度政府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印度电力供应力不足,在未来十年内的电力短缺问题将持续存在,对电力投资的需求巨大。印度公路网密布全国,公路承运量占全国总运量的近80%和货运量的近60%,但是道路质量较差。落后的公路交通已经成为其经济发展的瓶颈。根据印制定的国家高速公路发展计划(NHDP),计划分几个阶段升级5.4万公里的国家级高速公路,总投资大约在3万亿印度卢比。印度铁路网设施陈旧。

根据“2020年远景规划”,印度铁路每年完成线路新建、复线改造或电气化改造长度共约6300公里,投资10万亿卢比,包括建设6条客运专线及货运走廊。印度政府计划到2020年,对主要港口进行1.3万亿印度卢比的投资,其中80%拟使用私人投资,拟建设424个项目,非主要港口投资1.7万亿印度卢比,其中96%拟使用私人资本,项目实施方式均为BOT或PPP模式。

总的来说,印度的低人力成本,高人口红利,薄弱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快速增长的经济,趋于稳定的外部环境,为中资企业在印建筑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印度建筑市场也存在着风险较大、营商环境较差、管理成本较高等挑战,想要拓展国际化业务的企业,需要真正理解印度。

主要挑战

印度营商环境方面仍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如印度的法律环境、投资政策、税收制度、外汇监管等较为复杂,成为中资企业在印发展的拦路虎。另一方面,中印文化差异大,中资企业进入当地市场需要很长的适应期。中资企业投资印度前,预判不足,急于求成,没有长期经营的打算,也是导致中资企业发展遭遇瓶颈的主要原因。

一、政治和安全风险较大

由于中印边界争端、印巴关系、“中国威胁论”等负面因素仍然存在,印度对中国投资的“安全审查”很严;同时,印度存在较大的社会治安问题,宗教冲突、恐怖主义和分离主义泛滥,形成对外国投资的重大政治和安全隐患。

二、营商环境有待改善

印度当前政局较稳,但是印度政府办事效率不高,政策缺乏连续性,官员腐败严重,审批程序复杂;印度各邦之间的经商环境和法律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别,司法体系相对低效,增加了外商投资成本;印度建筑市场逐步推行PPP、DBFOT、BOT等建设模式,加之政策法律的复杂性,对传统非投资类的建筑企业具有很强的挑战。

三、投资基础设施不完善

尽管这两年印度政府公布的GDP增速快于中国,但印度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落后,电力供应不足、交通运输混乱等依然是外部投资来印度面临的主要问题,大大限制了商业发展。由于落后的基础设施而增加的物流和经营成本也难以准确估算。

四、政府管理相关成本较高

其一,土地私有化,征地极为困难,是开展新项目的重要瓶颈;其二,劳工法过严,印度工人效率低下,极易导致工期拖延甚至经营停顿;其三,税制复杂、税种繁多,增加了企业的项目成本;其四,环保政策频频出台,环评审批严格,项目可能无法如期动工或按期交付。

五、竞争压力加大,存在本土保护主义

很早进入印度市场的中资企业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但近年来随着印度成为投资热点,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企业竞相投资,印度本土企业也在迅速长大,市场参与者的众多导致竞争压力愈发增大。而印度企业和消费者精明、讲究实用又追求价格最低化对外企营商有诸多考验。同时在有些项目的招标中,逐步设置要求具有一定规模的第三国EPC业绩,也成为诸多中国或其他国际建筑企业难于参与的门槛,竞争难以充分。

六、外汇管制严,资金进出难

印度是一个外汇管制严格的国家,对于资本项下的外汇要求强制结汇,对于贸易项下的外汇资金进出也要受到印度央行及外汇管理行的严格监管,外汇资金不能随意进出印度。对于印度注册企业在美元等外币融资上也出台了各种监管政策,不允许随意借入外币融资。

相关建议

一、利用低成本融资带动工程总承包模式

印度规划的庞大建设规模,会有不小的资金缺口,印度会寻找各种融资渠道,但由于与日本、欧洲等银团的融资成本比较,中国不具备明显优势,在以前的EPC+F项目招标中,中企丧失了不少机会,因此,企盼国内的银团在融资方面提供更多的优惠和支持,以便提高中企市场竞争力。

二、整合资源,抱团发展

一方面,印度现汇招标项目对中企来说并不具备明显优势,采用EPC+F、DBFOT等模式进行大项目运作,需要中企之间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同时加强银企之间合作,避免或严禁在中企之间的恶意竞争和相互拆台。另一方面,筛选当地合作伙伴,有效切入本地市场。通过与熟悉本地市场规则,有较高市场影响力的本地企业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将会给中资企业开发印度市场带来很大的便捷。在工程承包和建设施工领域,由于印度产业门类比较齐全,部分优势企业在市场有相对较大的话语权,只是水平相对落后,因此,选择好的合作伙伴,是中资企业进入本地市场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进行充分市场调查,制订可行发展计划

当下中介机构提供的一般性市场调查往往并不深入,泛泛谈论的多,风险与警示提及较少,对市场具有一定夸大,使中国投资者在投资初期信心满满,但进入印度市场后感到巨大落差,很有可能导致后续决策失败。企业在投资前,应做深做细市场调研,对市场容量、产品价格和未来发展空间等应深入分析,认真确认核实商业计划,若投资后再发现问题则悔之晚矣。

四、深入了解法律环境,合法合规经营

印度法律法规规范严格,监管部门监管要求多且复杂,有些法案和法规要求的更新频率高、内容变化大,对外资企业是普遍性的难题。中资企业应以合法合规经营为必须的首要条件,内部相关人员应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提前制定法律风险防范预案,并通过外聘合格律师事务所、内聘法律顾问等形式,预防触犯法律,限制经营等不利情况发生,或在遇到相关风险事件,能够及时有效防范法律风险。

五、政府层面给企业运作项目提供支持和帮扶

近年来中印政府间高层互访频繁,战略互信机制不断极强,加之两国政府“印度制造”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互补可能性逐步显现,交流渠道和多边沟通机制愈来愈多。希望在国家政府层面能够争取有利于中资企业本地发展的政策环境,为业务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取得有效支持。

同时,由于在印度运作项目,业主可能前期要求企业所做的预可研、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工作要求自行出资开展,对后期项目实施并不做出任何捆绑承诺。企业来开展前期工作,资金和时间成本难以承受,希望政府层面对拟推进的相关领域或项目实施政策补贴或基金支持。

(作者系中铁一局集团南亚区域总经理)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