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保护主义趋于抬头,全球化遭遇逆风。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导的贸易畅通为国际经贸合作带来新思路。专家认为,促进贸易便利化、商签自贸协定、振兴相互投资、建设经贸合作区及国际产能合作将成为“一带一路”贸易合作的重要抓手。
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五通”之一。在14日下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推进贸易畅通”平行主题会议上,来自比利时、波黑、摩尔多瓦、乌克兰等国及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等国际组织的官员就如何实现畅通、高效、共赢的“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提出建议,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质检总局等部门也提出了支持“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多项具体措施。
“要繁荣先联通”,促进“一带一路”贸易合作首先要消除贸易壁垒,提升贸易便利化。商务部部长钟山在主旨发言中提出,中方愿与沿线国家加强贸易便利化合作,改善边境口岸通关设施;加快实施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进一步简化通关、检验检疫、税收等监管程序,开展监管信息互换。据悉,在高峰论坛前后,中国将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经贸合作协议。
商务部的这项倡议也得到了其他部委的响应。在税收领域,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在会上强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要深化税收合作,努力消除税收壁垒。为此,中方在2015年就推出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10项税收措施,最近又拓展了国别税收咨询等8个方面服务举措,还在扬州建立了首个位于经合组织成员之外的经合组织多边税务中心,为“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近300名税务官员举办了14期税务研修班。目前,中国签署的106个税收协定已覆盖大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其次,商签自贸协定。5月13日,中国与格鲁吉亚正式签署自贸协定,这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的第12个自贸协定。此前,中国已与东盟等区域性组织以及巴基斯坦、新加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了自贸协定。中格自贸谈判于2015年9月启动,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短短不到两年就已结束谈判并签署协定。随后两国将抓紧履行国内程序,力争于2017年年底或2018年使协定生效实施。此前一天,中国还与蒙古国签署谅解备忘录,宣布启动自贸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
此外,中国还将与2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进自贸区建设,其中包括开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国-海合会、中国-马尔代夫、中国-斯里兰卡和中国-以色列的自贸谈判,与尼泊尔、孟加拉、摩尔多瓦等国开展自贸协定的联合可行性研究,与巴基斯坦、新加坡开展自贸协定升级谈判。
第三,振兴相互投资。2014-2016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超过50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3049亿美元;一批重大项目陆续落地,中老铁路、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二期、卡拉奇高速公路已经开工,中俄、中哈、中缅等油气管道项目建设或运营都在有序推进。与此同时,中国也在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领域,营造高标准的国际营商环境,吸引沿线国家企业来华投资。商务部政研室主任沈丹阳指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规模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4强相比,目前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规模占比不到10%,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5月12日,中国商务部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投资委员会签署了建设中小型水电站、加强基础设施合作、促进中小企业合作等三个文件,以推动两国相互投资与经贸合作。乌兹别克斯坦是中国在中亚地区重要的对外承包工程市场,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在乌累计签订承包工程合同额73.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1.2亿美元。
第四,建设经贸合作区。据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日前介绍,中国企业已先后在“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建设5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目前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超过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其中,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已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旗舰项目,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泰中罗勇工业园、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等园区建设也进展顺利。
此外,高峰论坛期间,中方还宣布,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各国产品进入中国提供便利,为不同国家商品交易提供国际化平台;中国同6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共同发起《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围绕促进贸易增长、振兴相互投资、促进包容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倡议,参与方愿通过推进贸易便利化、发展新业态、促进服务贸易合作,推动和扩大贸易往来;中国商务部还与联合国贸发会议等机构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推动中方与有关国际组织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合作,提高沿线国家参与国际贸易的能力,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推进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6”高级别会议项下的一场平行主题会议,由中国商务部主办,科技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质检总局等部门和中国贸促会协办。来自60多个国家(地区)以及1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近200人参会,其中20个国家和5个国际组织代表与会发言或参与互动交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