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分析报告:山东:创新团队服务农业转型

济南
2015-10-09 14:44

已收藏


针对多年来农业科技与产业脱节、农业科技人员过多精力耗费在"跑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难等问题,山东自2010年启动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创新团队")建设,围绕生产实际建设了22个创新团队,取得良好成效。

--专家不用跑项目 对接农业生产一线难题

2007年以来,国家按照"一个农产品建设一个产业技术体系"的思路组建了50多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10年,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创新团队建设,建设完成了玉米、蔬菜、水果、小麦等22个产业创新团队。

"专家最愁的就是跑项目,耽误时间耗费精力,也不能专心科研,导致长期以来农业科技与产业脱节、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落实等问题。"山东省财政厅教科文处副处长牛红表示。

山东省农业厅科技处处长姜卫良介绍说,创新团队以农产品为单元,破除部门、单位、行业、专业等界限,把优秀人才组织起来,极大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记者调研了解到,创新团队一般设首席专家一名,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数名。比如山东蔬菜创新团队一共19人,首席专家是王淑芬,工作单位是山东省农科院;其他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分别来自于青岛农业大学、德州市农科院、烟台市农技推广中心等十多个单位,涉及农业科研所、高校、农业企业和政府农口部门等。

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王登启表示,创新团队实行人员"聘任三年、稳定支持"政策。"相对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既稳定了人心,又有效地保障了科研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据了解,山东先后分五个批次,累计投入资金2.34亿元。通过创新团队建设,吸纳了百余个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和龙头企业广泛参与,整合了山东省农业科研人才和科技资源,促进了人才与生产、科技与产业的紧密融合。

此外,创新团队建设在科学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探索,建立了"不以论文评高下,注重实际搞研究"的管理机制,把创新团队的各项工作重点都放在解决产业发展的实际问题,力图做到"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

--科研成果不再"沉睡" 22个团队五年获专利339项

记者调研了解到,五年来,山东立足优势产业,凝聚产学研用各方面力量,通过创新团队建设打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之间的"桥梁",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解决了一线生产实际问题,培养了高素质农业人才队伍。

第一,推动农业转型发展,打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桥梁"。山东是我国农业大省,正努力向农业强省迈进。据介绍,山东创新团队研究范围和支撑领域涵盖63个农产品种类,对山东省主要农产品的覆盖率约为76%。据统计,五年来各创新团队审定新品种76个,创新种质4000余份,获得国家科技奖励3项,专利339项。 2014年,小麦创新团队育种岗位专家育成的"烟农999"新品种,在高产攻关实打测产验收亩产达到817公斤,刷新了山东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创下了农业部专家实打验收全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第二,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解决一线生产实际问题。当前,山东农业面临资源、环境、市场的多重制约,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步伐,而创新团队建设也逐步让科研成果告别"抽屉里睡大觉"。山东省农科院研究员王淑芬表示,创新团队的优势在于直接对接农业生产的一线难题,专家角度不一,形成的技术较为完整,比单独课题更具针对性。

"果园郁闭"(树行窄、树体大,造成通风透光性差)问题是水果产业中的显著问题,易造成果品产量下降,生产成本增加。水果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陈学森表示,创新团队对此研发建立了宽行高干集约栽培、果园生草培肥示范基地2万余亩,通过示范带动和技术培训已在山东省辐射带动近20万亩。

第三,培养了高素质农业科研人才队伍。据介绍,创新团队的组建,通过层层选拔、优中选优遴选了首席和岗位专家,通过产业创新团队这个平台打造山东省农业科技创新制高点,创制成果的同时,培养了大批人才。

同时,创新团队为了培育年轻专家。2013年新组建的团队,加大了对中青年科研人才的选拔。目前,创新团队45岁以下人员43人,占总人数的23%,比往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有力促进了人才梯队建设。

--扩充创新团队覆盖面 更好服务农业转调

山东省农业厅厅长王金宝表示,创新团队在没有打破现有体制的前提下,实现了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深化我国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推动了山东省现代农业发展。2014年,山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居全国第一位。

王登启表示,经过五年的建设,山东省创新体系基本形成,但与山东省农业产业需求,还有较大差距。"目前研究范围对主要农产品的覆盖率为76%,还有一部分没有列入其中。"

"比如在蔬菜创新团队中,岗位专家有12人,但山东省蔬菜产业有十大类150多种蔬菜、2500多个品种、2061亿元产值的产业规模,现有体系远不能满足相关需求。"王淑芬举例说。

专家表示,山东省是我国农业创新团队走在前面的省份,但地方体系与国家体系之间的协作需要继续加强。考核机制上建议山东3年考核一次的机制和国家5年一考核对接。

当前,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创新团队应主动适应新情况,加大与新农主体的衔接与合作,确保创新团队服务于先进生产力。

王登启表示,通过创新团队建设,探索农业科研创新与技术推广服务新机制,形成"农科教、产学研"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