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日前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将专门针对农垦改革的文件拿到中央深改组层面进行审议,表明中央高度重视此项改革,预示着农垦系统改革的大幕即将开启。
中央对农垦改革持续高度重视。从2009年开始,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有5次提及农垦改革。2009年提出解决农垦职工社保问题。2010年和2013年提出改革农垦管理体制。从2014年起,连续召开全国农垦工作会议并组织调研和建立研究队伍。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农垦改革单独成文,有关农垦改革的试点也进入加速推进阶段,并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此次农垦改革意见在深改组会议上讨论并通过后,业内普遍猜测,其实施细则及配套政策也将在不久后出台。
我国农垦系统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承担国家使命而建立的。1954年,在开始大规模开荒建场的基础上,农垦这一特殊组织逐渐发展起来,现在已成为国家粮棉油糖胶乳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光明、三元、北大荒等国内知名品牌都是农垦发展现代农业的代表。我国农垦系统目前共有34个垦区,涵盖1779个国有农场,1352万名员工,拥有3200多家国有控股企业,7600多亿元国有资产,去年全国农垦系统生产总值突破6500亿元。
1978年改革开放后,农垦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管理方面,绝大多数农垦企业被下放到地方国资委。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农垦系统启动改革,当时的改革方向是"经营职能和社会职能相分离",但遗憾的是,在过去十年,各类与农垦相关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未体现出资源型企业的经营优势,管理水平、市场化机制仍落后于时代。
那么,新时期的农垦改革应当如何进行?这一直是理论界和政府部门关心的重要内容。此次会议指出,推进农垦改革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核心,以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为主线,依靠创新驱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全面增强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发挥现代农业建设的骨干引领作用。
以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为主线,就是要把农垦改革的目标放在搞活国有资源和资产上,更好的发挥生产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益。 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核心,是国家赋予农垦改革的重要使命。农垦是中国特色农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国家队"。
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凸显了农垦的规模优势,业内普遍认为,农垦的实力一方面来自其本身底子过硬,另一方面则基于农垦改革与土地流转相叠加所产生的巨大政策红利。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垦系统土地资源丰富,资产众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整个农垦系统拥有的国有土地总面积约为5.4亿亩,占全国国土面积3.7%。随着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农地流转交易市场不断完善,土地市场化定价机制即将形成,农地的资源优势正在向经济优势转变,其中农垦公司也将成为土地改革的重要受益者。有券商分析,未来农垦类上市公司在市场化进程中将通过经营效率提升释放出巨大的业绩提升红利,其市场价值将逐步向拥有的土地价值回归。
但长期以来,农垦在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同时,还承担着医疗、教育、治安、环保等众多社会职能,给发展带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负担。因此改革必须破解农垦经营体制不活、场办社会职能沉重等问题,轻装上阵,塑造一支现代农业精锐部队,提升国家对农业战略产业的掌控力。
和国有企业改革相似,解决农垦企业效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断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与提高管理水平。为了全面增强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农垦改革的未来,或将由内到外分多步骤实施。
就内部而言,为缓解上市公司社会负担,困扰农垦企业经营的政企不分问题需要解决,企业治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其中较为重要的就是要剥离企业的社会职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就外部而言,须促进股权结构多元化改革,提升农垦企业的活力。包括推广混合所有制、引入战略投资者、实行股权激励等,推动公司经营市场化改革。黑龙江北大荒集团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已经打响了农垦系统改革的第一枪。
当然,改革还面临很多阻力。这其中,"垦地关系"最为关键。拥有大片国有土地的农垦,一直是某些地方政府眼里的肥肉。在土地财政冲动之下,插手农垦土地业务之事屡屡发生。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部分下放采取属地化管理的农场,已出现较为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土地蚕食的背后,正是当地政府低价征用土地用于城镇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的动机使然。因而此次会议也明确提出,农垦改革须加强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按照统筹兼顾、标本兼治、上下联动、点面结合的原则稳步推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