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金融数据依旧保持着强劲势头,对实体经济恢复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央行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8万亿元,同比多增近3000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1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8万亿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已经在最新数据中得到体现。截至5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2.5%,均显著高于去年,彰显出经济下行压力之下,逆周期调节的力度。
居民短期贷款稳中有升
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8万亿元,同比多增2984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04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38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66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45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21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305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586亿元。
“5月份贷款较去年多增的部分主要由企业中长期贷款贡献,说明金融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细析住户部门贷款结构,居民短期贷款新增2381亿元,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别多增101亿元和433亿元。在温彬看来,短期贷款的稳中有升,也从侧面反映了消费的逐渐改善,特别是近期汽车消费的回升,促进了消费贷款需求的增加。
间接融资发力的同时,直接融资也在发力。数据显示,5月份政府债券净融资1.14万亿元,环比多8043亿元,同比多7505亿元。
贷款和债券的“高歌”带动了社会融资规模“猛进”。截至5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68.39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当月增量为3.1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8万亿元。
逆周期调控力度有望继续强化
“总体来看,5月份信贷、社融规模均超出预期,体现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增强。”温彬评价说。
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面推进,企业信贷需求将不断增强。至于下一阶段的货币信贷政策,从近期密集公布的金融委“11条”、8部门“30条”、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等措施看,在稳健货币政策的大基调下,逆周期调控的力度将继续强化,更加精准高效地支持中小微企业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30条”中明确要求,强化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和结构调整功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央行近期发布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0)》指出,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