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债券

2018年债市:市场逻辑切换 配置价值回归

中国证券网
2018-01-02 09:18

已收藏


2017年,债市经历了由牛转熊的深度调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的3.1%一路升至当前的3.9%,超过市场预期。这是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中国金融监管逐步趋严、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等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

展望2018年,债市将在全新的金融监管框架下稳步运行,回归金融服务实体的本源。在业内人士看来,债市的研判逻辑不再简单地依托于传统的GDP基本面分析,而是演变为综合纳入监管政策、资金面、参与机构行为等多层次因素考量的新思路。

金融监管:关注新政影响发酵

过去一年,一系列新监管政策出台,引发债市情绪的爆发与调整。今年,监管新政将逐一落地,市场主动自我规范,严监管的后续影响将持续发酵。

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本思路下,去年11月以来,资管新规、商业银行流动性新规、银信类业务新规等一系列政策出台,金融体系内部加速降杠杆,其影响迅速传导至债市。

其中,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提出打破刚兑、净值化管理、规范非标投资等,或将限制对债市投资总需求。兴业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汪圣明在“2017中国债券论坛”上表示,展望未来,要高度重视资管政策对今后信用债投资的影响。一是信用品投资的需求总量短期或受压制。过去银行理财及表内同业投资资金是各类资管资金的重要来源,其投资标的也以信用品为主。新规或导致资管规模萎缩,短期来看信用品投资需求下降。不过,在标准化信用品中,投资信用债的相对比重预计有所提升,长期来看对其需求也有望增长。

二是整体信用投资风险偏好或趋于下降。未来要根据居民企业的风险偏好,来调整对信用债投资的总量和结构。可以预计,这部分资金对信用债等信用品投资的风险偏好会更加审慎。这也会导致部分发债企业,在金融去杠杆和资管新政之下,面临再融资困难。

利率方面,新规提出的打破刚兑一旦实施,市场无风险利率也将相应回落,但并非一蹴而就。他认为:“从金融去杠杆来看,尽管主要政策都已经和市场见面了,靴子落地发酵的过程才刚刚开始。”

实业复兴:

供给侧改革延续下的产业变化


过去一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产业信用风险乃至实体经济复苏的影响深远。受益于去产能的实质性推进,2017年中上游产业的整体产能利用率提升,企业利润明显改善,促使过剩产能信用债的利差大幅收窄。这一重要逻辑是否会在2018年继续演绎?

在鹏扬基金副总经理李刚看来,供给侧改革是推动PPI超预期上涨的主要因素,而未来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企业利润增速虽然会放缓,但仍将保持一定增长。债市逻辑框架要从之前的以需求分析为主,向以供给侧改革推动的供给驱动转变。

兴业银行首席策略师乔永远则看好“去杠杆+去产能”带来的实业复兴。一方面,去杠杆为产能收缩提供政策调整,为企业盈利回升提供基础,可能带来金融业全面反哺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去产能有望继续通过产能收缩支持企业盈利增强,产能过剩行业的市场认可度上升,还款能力提高、负债率优化、兼并重组推进。

基于此,乔永远认为,2018年将出现两大超预期:一是,PPI可能超预期上升,对CPI传导压力开始出现;二是,实体企业盈利回升并持续加强。

与此同时,也有业内人士预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加速风险的释放或导致未来违约事件发生。风险释放过程中的利差走阔,也孕育着信用债超跌的配置时机。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信用债将迎来回售高峰。中金公司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11月29日,2018年非金融类信用债到期量合计3.83万亿元,其中除短融外的中长期债券到期量较大,较过去两年均有提升。而且,2018年进入回售期的信用债规模达1.04万亿元,较去年大幅增长113%,是2016年的3.3倍左右。其中,公司债是2018年到期和回售增幅最大的品种。从行业来看,城投和房地产是2018年债券兑付量最大的行业。从2018年到2021年,存量城投债的兑付压力将逐年增加。企业如何渡过到期及回售高峰值得关注。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