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陆敏
"寄卖二手时装,让旧爱成为别人的心头好。"在香港湾仔闹市的集成中心商场,一家名为GREEN LADIES的店铺的宣传语吸引记者驻足。细看之下,才发现这家货品琳琅满目、陈设靓丽的店铺,竟然是家二手衣售卖店。
在号称购物天堂的香港,每天都有大批消费新品被购买,同时也有大量消费品被淘汰或废弃。这些更替下来的消费品,往往并不老旧,只是在时尚浪潮"驱赶"下而遭弃置。如何处理这些弃置品,既令物主头疼,也给环境带来很大压力。
近年来,为力行环保,香港从政府到社区再到市场,形成了多层次回收循环再利用体系,催生以"惜物、减废"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消费品再用文化风潮。
纺织品浪费带来沉重环境压力
现如今,纺织品浪费已成为香港不得不正视的环境问题。有机构调查显示,受访者每年购买约18件衣物,当中有四分之一穿着少于2次,四成人平均穿着每件衣物不过5次。
在GREEN LADIES店铺,随便在衣架上取出一件衣物,都印有"时尚何价"的吊牌,下面标着不同的数字,其下一行小字,揭示着与这一个个数字相关的现实--"200:生产一件速食时装只需7日至30日,但我们的地球需要200年才能把时装制造出来的污染物完全分解""1400:港人每年丢弃超过11万吨纺织物,相当于每分钟抛弃1400件T恤"…… "在这里逛店,总会提醒自己不要买多了。"在附近一家公司上班的林小姐工余常常会来这里逛逛,"这家店虽然是二手衣服,但都比较新而且款式时尚。我现在买东西都会克制,自己的衣服也会捐赠,算是为保护环境尽点心意。"
再用文化得到更多认同
2013年5月,香港推出了"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13-2022",倡导"惜物、减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提出"将环保永续的文化融入全港市民的日常生活当中"。在环保意识日渐浓厚的今日香港,再用文化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
在市民中颇有口碑的救世军家品店是慈善组织救世军以零售形式出售市民及机构捐赠物品的二手物品连锁店,所摆卖的商品多为日常生活所用。
记者来到位于港岛轩尼诗道的一家救世军家品店,这里主要经营鞋、手袋、衣物和家用物品。小店面积不大,顾客却不少,橱窗上写着"爱与分享"和"环保助人购物体验"的标语,墙上贴着"救世军循环再用计划"的最新一期活动。
正在店里闲逛的陈女士说,她经常给救世军捐赠旧物,家里有什么需要,也常常会到这里看看有没有合适的。"看中了,就要立刻下手。有一次,我看中了一个玻璃锅,想转一圈再买,结果就被别人买走了!"她笑着说。
深水埗鸭寮街跳蚤市场远近闻名,这里是电子产品爱好者淘宝的好去处。平日这里人头攒动,二手音响、数码产品、电动工具、电子配件、家用电器应有尽有。而一些摊主在出售二手货的同时,也挂出"收购"的招牌。记者在一家二手摊铺站了不过十来分钟,看到一名顾客买走了一台二手电风扇,另一名女士则买了一个二手炒锅。
便捷回收体系助力
香港再用文化的兴起离不开其便捷的回收体系。在湾仔公园周边不远处,记者看到两个由环保组织设立的"社区旧衣回收箱"和一处由救世军设立的回收点,居民可以很便捷地将自己的闲置物品送达。
在救世军回收点,记者看到一个集装箱模样的大柜子,里面有码放整齐的编织袋,而门口散落着大小不一的各种包装袋,还有两个塑料收纳箱,里面多为衣物,还有小推车、玩具和家居物品。
刚好来这里捐赠衣服的彭伯说:"家里的衣物和生活用品常有闲置的,放着占地方,丢掉又可惜,送到这里就可以帮到有需要的人,还能减轻环保压力,使社会资源循环再用。"
数据显示,目前救世军全港旧衣回收箱接近800个,2018-2019年度共收到超过3475吨回收衣物,比上年度增加了约700吨。
香港环境保护署在官网上推出的"香港二手物品交易平台"使得二手交易网上即可完成,方式更为便捷,品类也更为丰富。记者登录该平台看到,这里有服装饰品、图书杂志、电子电器、家居用品,还有古董收藏等,根据不同分类,图片、价格、新旧程度一目了然。
"目前香港的二手物品交易形式众多,主要分为销售、交换和转赠。"环保署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平台推出至今,上载物品累计约11万件,有超过15000件物品在平台成功交易,其中最热门交易物品依次为家居物品、家具、电子及电器设备、衣服及饰物。
据环保署发言人介绍,截至今年4月30日,二手交易平台注册会员数已超过36000人,网页浏览量每天已达到24000次,相对运作初期,"使用量有显著增加,社会上减废回收风气渐盛"。
最新评论